问题 综合题

       古老的丝绸之路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而今她同样幻发异彩。现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当一回导游,带领游客“寻访丝绸之路”。   

(1)你将带领游客从 (古地名)出发,为什么?

                                                                                                                                                           

(2)你会向游客介绍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杰出贡献的汉代哪一位人物?

                                                                                                                                                           

(3)旅游途中,有一位游客拿出了他购买的纪念品(见图1、图2)向你请教。你会告诉他这些纪念图片

    隐藏的“丝绸之路”的哪些信息?(写出两个即可)

图1
图2

                                                                                                                                                                                                                                                                                                                         

答案

(1)长安    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2)张骞  

(3)丝绸是“丝绸之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丝绸之路”延伸到欧洲的罗马;“丝绸之路”是东西方

    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等等。(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综合题

(30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材料一 秦汉时期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出现了多种人才选拔方式,选官办法有四种:一是“纳赀(买官)”,二是“任子(高级官吏可保子弟一人为官)”,三是“察举”,四是“征辟”。最有意义和影响的是“察举”。刘邦建国后,奉行“打天下者坐天下”原则,任用跟随自己的旧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科目很多,都以“德行”为先、学问上则以“儒学”为主。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对策)办法。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令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管理层的可能。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发展成“科举制度”,成为中国重要的选官制度。

材料二《隋书》记载,隋炀帝时牛弘引(刘)炫修律令。刘炫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材料三 贞观初年,唐太宗亲自查看考进士的情况。发榜时,他带着几个内侍,来到端门前,见许多新考取的进士,排成长队,一个接一个地走了出来。唐太宗高兴的对身边内侍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意为,天下的人才全都落到我的手中了。

材料四 唐宋到明清时期,通过科举考试的官员出身、来源情况对比

时期两宋明 清
任任官前出身50%以上的进士来自平民43%的进士来自贫寒家庭

左边饼状图为《唐书》所载830进士出身分布比例;右表为两宋、明清官员任官前的出身情况比例

请回答:

(1)据材料,秦汉时期的“任子”与先秦时期哪种选官制类似(3分)?察举制在汉武帝时期完备的表现有哪些(6分)?“德行”为先、“儒学”为主,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怎样的思想文化政策(3分)?

(2)材料二、三从哪些方面反映了隋唐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与完善(6分)?

(3)据材料四的图表,分析从科举制唐宋到明清时期有什么发展变化(6分)?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6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