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线材轧后冷却不均匀会对产品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

参考答案:

A.金相组织不理想。

B.性能不均匀

C.氧化铁皮过厚、且多为难以去除的四氧化三铁和三氧化二铁。

D.由于线材成卷堆冷,冷却缓慢,对于含碳量较高的线材来说,容易引起二次脱碳。

阅读理解与欣赏

创新阅读

江南柳

  ①柳是江南水边的精灵,袅娜的枝叶粗拙的皮,深藏一颗不灭的灵魂。

  ②水美江南,池塘边、清河岸、小溪旁、大湖畔,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水滋养柳,柳妆点水,水柳一家亲。柳叶青青,浓绿处,深藏一片独属于自己的海。皲裂的树干,是一副粗糙的皮囊,在清水的倒影中,映衬出生命的不易与壮丽。树皮的裂口,静静地记录着一段段无关风月的旅程,厚厚的,累成生命的沉积层。

  ③柳音是江南水边最美妙的旋律。树无言,风有语。柳枝之繁,灿若满天星辰,密如佳丽青丝。春日清风徐来,沙沙如恋人喁语;夏天朗风飘过,呼呼似累牛喘息。设若暴风袭来,哗哗然像孩童喧闹。清人李渔说:“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年年柳荫浓,岁岁蝉声俏。村前村后,柳树成荫,枝头鸣蝉此起彼伏,嚷嚷着,一刻也不消停。

  ④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农人折枝,是实用主义关学,编个枝帽,扎只柳筐,抑或插枝以期长出更多柳来,随手取用。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枝,是情思。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来的眷恋之态;缠绕,是江南春柳衍生出的思恋之情。“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古时送别,凄清水边,舟岸两处,不胜挽留的酸楚,离别的悲伤,一任柳枝恣意无声地抒发。

  ⑤“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一城春色一城絮。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白绒的絮是柳的种子,离树飞散去,将生命洒落在远近各处。转生,尽是如此浪漫而快乐的旅行。

  ⑥柳树天生一个百变之身,枝丫插地即生,无心无意,即成荫成林。蚯蚓那百变金刚之身,断一截,不是生命终结,反而新生一命。柳是植物界的蚯蚓,是江南的树精,灵魂里潜藏着新生因子,便常插常新,生命在断裂与入土的疼痛中一次次复苏。

  ⑦江南柳,不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淡然,更有“截”后重生之灿然。那年冬天,从扶河边过,但见枝繁的密柳,齐刷刷被锯伐掉繁密的枝丫,光秃秃一截主干,让人心生疼惜。孰料,来年春天,一无所有的“枯干”,竟抽枝发芽,又生猛地垂成娇娆的绿姑娘了。

  ⑧抒发再生的奇迹,吟咏不灭的魂灵,这不正是江南柳吗?由此就不难理解历代文人雅士,如谢道韫、陶渊明、柳宗元、苏轼、欧阳修、左宗棠、蒲松龄、李渔和丰子恺等,为何会那般钟情于它了。柳之于他们,有不可企及的人生寄托,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⑨灵魂不灭,生生不息,江南柳啊,你是灵魂的诗篇,生命的乐章。

1.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江南柳,依次是:柳的形态和声音、柳的妙处、__________。

2.文段④画线句子说“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柳之妙”体现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个方面。

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说说加粗词的表达效果。

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析下面句子。

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段①中“一颗不灭的灵魂”含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①,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长七尺余②,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兵法,有当世大略。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爱重之,为拜其母。王后为江浙检校,君往谒,衣敝,履不完,足指践地。王公深念,遗草履一緉,讽使就吏禄。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归会稽,依浮屠庑下③,教授弟子。倚壁庋土,釜爨以为养。人或遗之,不受也。时高邮申屠公駉,新任绍兴理官,过武林,问交于王公,公曰:“越多传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駉至,即遣吏以自通。君曰:“我不识申屠公,所问者他王先生耳。”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我处士,宁与官府事,扰乃公为也。”駉既重王公,且奇其为人,进谒礼益恭。以白于其大尹宋公子章。具书币,制冠服,俱造其庐以请。君为之强起,入黉舍④,讲授岁余。会他官礼待不如意,乃为书谢申屠公,东游吴。

(选自《历代笔记小说选》)

【 注释 】

①力农:致力农事。  ②长七尺余:历代尺寸标准不一,按旧尺换算,七尺余当是一米八上下。    ③浮屠庑下:佛寺廊屋下  ④黉舍:府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请不已已:停。

B.衣敝,履不完完:完好。

C.俱造其庐以请造:修建。

D.具书币,制冠服具:准备。小题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持汉书以读     ②人或以为狂生

③釜爨以为养      ④以白于其大尹宋公子章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小题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处士,宁与官府事   谢不与见     ②置其履而去   履长齿木屐

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履”字不同。

B.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履”字相同。

C.两个“与”字不同,两个“履”字相同。

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履”字不同。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讽使就吏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问者他王先生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会他官礼待不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乃为书谢申屠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仪观甚伟,须髯若神。     ②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③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   ④駉既重王公,且奇其为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小题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冕是一个农家子弟,从小勤奋好学,精通儒家经典,考进士不中,就烧掉为考试写的所有文章,弃文习武。

B.王冕衣饰奇持,行为拔俗,被人称作“狂生”。同里的王止善,看重他的才华。王止善作官后,劝他人仕,他却不言而去。

C.王冕回故乡后,寄居寺庙,设帐授徒,自炊自食,生活艰难,但别人送他东西,他却不接受,表现了“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情操。

D.王冕不慕荣利,淡泊自守,后因申屠公和大尹宋子章登门恭请,勉强就任州学教职。不过一年多,就辞去职务,东游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