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太阳直射点纬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由A点到E点的时间间隔为一个          年。

(2)P点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分别出现在M(5月2日)和N    月、日)左右,此时,晨昏线与          两条纬线相切;与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地理纬度为             

(3)一年内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白昼时间越来越长的区间为(     )

①A→B           ②B→C           ③C→D          ④D→E

(4)当南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时,时间分别处于图中的      点和       

(5)A→B→C时间段为186天,C→D→E时间段为179天,原因是                           

答案

(1)回归(1分)    (2)8月12   74ºN 74ºS     55.5 (5分)

(3)③(2分)      (4)B. D (2分)

(5)A→B→C时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2分)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1)从A到E为一个回归年。(2)M、N两个日期关于6月22日对称。根据P点的纬度为16°N,故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即可。(3)南半球昼长夜短,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而南半球昼长越来越长,表示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故为C到D区间。(4)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是的B位置,当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时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的D点。(5)A—B—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由于地球公转位于远日点附近,因公转速度较慢,故时间较长。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