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题

试论砧木与接穗之间的相互影响。

答案

参考答案:

嫁接树地上部分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矿质营养和在根部合成的一些物质是靠砧木供给的;而根系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等,又是靠由接穗形成的树冠来供给的。这种代谢关系的对立统一必然反映在嫁接树的生长发育方面。所以,在培育嫁接苗时,只有选用良好的砧穗组合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砧穗间的相互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㈠树体大小和寿命:砧木可影响嫁接树树体的大小。有些砧木能促进树体形成高大乔木,例如,用一般的海棠砧嫁接苹果,就形成高大的苹果树,这种砧木叫做乔化砧。另一些砧木具有限制树体生长的作用而形成矮小的植株,这类砧木称为矮化砧,像近年来从国外引入的M系或MM系苹果矮化砧或半矮化砧都属于这一类型。所以,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砧木可以达到培育高大树体或矮小树体植株的不同生产目的。在果树生产上,为便于管理和密植以实现早实丰产,已广泛地选用矮化砧。嫁接的寿命,一般乔化砧比矮生树较长。

㈡对结果的影响:砧木对嫁接树达到结实期的早晚以及对果实品质都有一定影响。矮化砧有提早结实的作用。果实品质除受树体光照条件影响外,也与砧穗组合有关,但在一般条件,砧木对接穗遗传性的影响较小,所以在果树栽培和建立林木种子园时,不致因砧木的作用而改变接穗母体固有的遗传性状。

结实早晚还取接穗时枝条的部位和发育状态有关系。如果从万年树树冠上部采取发育枝做接穗,其发育阶段较老,嫁接的幼树进入结实期也较早,若从树干基部采集萌蘖条做接穗则嫁接树结实较晚。

㈢对抗性和适应性的影响:嫁接树对于栽培地区的干旱、过湿、盐碱、寒害以及病虫害等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抗御能力,与砧木树种的生态喾生物学特性有密切关系。例如,用山定子作砧木嫁接的苹果,其抗寒抗旱力较强,适于山地栽培,若栽于平原地区盐碱性土壤上就易得黄叶病;而在这种土壤用海棠作砧木,则可提高对根瘤蚜的抗力。所以,在培育林木或果树嫁接苗时,必须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选择最能适应于当地气候土壤特点的砧木树种,若引用外一砧木树种,若引用外地砧木树种,需在了解其生态特性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加以确定后再推广,不可盲目行事。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白话文,完成下列各题。

清朝的灭亡给中国带来了一个真正的时代,社会震荡,世事忙乱,人们也没有心思去品咂一下这次历史变更的苦涩原味,匆匆忙忙赶路去了。直到1927年6月1日,大学者王国维先生在颐和园投水而死,才让全国的有心人肃然深思。

王国维先生的死因众说纷纭,我们且不管它,只知道这位汉族文化大师拖着清代的一条辫子,自尽在清代的皇家园林里,遗嘱为“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他不会不知道明末清初为汉族人束发还是留辫之争曾发生过惊人的血案,他不会不知道刘宗周、黄宗羲、顾炎武这些大学者的慷慨行迹,他更不会不知道按照世界历史的进程,社会巨变乃属必然,但是他还是死了。我赞成陈寅恪先生的说法,王国维先生并不死于政治斗争、人事纠葛或仅仅为清廷尽忠,而是死于一种文化

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

但是王国维又无法把自己为之而死的文化与清廷分割开来。是《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红楼梦》、《桃花扇》、《长生殿》、乾嘉学派、纳兰性德等等把两者连在一起了,于是衣冠举止,生态心态,也莫不两相混同。我们记得,在康熙手下,汉族高层知识分子经过剧烈的心理挣扎,已开始与朝廷产生某种文化认同,没有想到的是,当康熙的政治事业和军事事业已经破败之后,文化认同竟还没有消散。为此,宏才博学的王国维先生要以生命来祭奠它,他没有从心理挣扎中找到希望,死得可惜又死得必然。知识分子总是不同寻常,他们总是要在政治军事的折腾之后表现出长久的文化韧性。文化变成了生命,只有靠生命来拥抱文化了,别无他途;明末以后是这样,清末又是整个中国封建制度的末尾,因此王国维先生祭奠的该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清代只是他的落脚点。

对王国维遗嘱中“义无再辱”一句解读得正确的一项是()。

A.在道义上不愿再看到清王朝因腐朽而蒙受羞辱

B.在道义上不愿再看到传统文化蒙受羞辱

C.在道义上不愿再看到封建制度因灭亡而蒙受羞辱

D.在道义上不愿再看到传统纲常被破坏而蒙受羞辱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