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题

阐述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过程及其特点。

答案

参考答案:

一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

1.消化部位

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终止于小肠

蛋白质HCl()高级结构分解,肽链暴露

胃、胰、糜蛋白酶内切酶使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羧基肽酶、氨基肽酶外切酶使之分解为AA/小肽

主要在胃和小肠上部,20%在胃,60-70%在小肠,其余在大肠。

吸收(1)部位:小肠上部

(2)方式:主动吸收

(3)载体:碱性、酸性、中性系统

(4)顺序:L-AA>D-AA

()Cys>Met>Try>Leu>Phe>Lys≈Ala>Ser>Asp>Glu

其特点是吸收快、不竞争有限的载体,分解、吸收时耗能少,可作为活性物质,合成时耗能少。

二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

摄入蛋白质的70%(40-80%)被瘤胃微生物消化,其余部分(30%)进入真胃和小肠消化。

1.消化过程

(1)饲料蛋白质

瘤胃降解蛋白(RDP)

瘤胃未降解蛋白(过瘤胃蛋白,UDP)

(2)蛋白质降解率(%)=RDP/食入CP

2.利用

瘤胃NH3浓度达到5mM(9mg/100ml),微生物蛋白合成达到最大水平,超过此浓度的NH3被吸收入血。通过合成尿素而解毒。

瘤胃的Pr消化吸收特点

1.饲料Pr在瘤胃内经过微生物改组合成饲料中不曾有的支链AA。因此,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实质上是瘤胃微生物营养。

2.反刍动物本身所需AA(小肠AA)来源于MCP、UDP(RUP)和内源蛋白质。MCP可以满足动物需要的50~100%,UDP是高产时的必要补充,内源蛋白质量少且较稳定。

3.瘤胃中80%的微生物可以NH3为唯一氮源,26%只能利用NH3,55%可同时利用NH3和AA,因此,少量Pr即可满足微生物的需要,这是瘤胃微生物利用尿素等NPN的生物学基础。

4.MCP品质与豆粕(饼)、苜蓿叶蛋白质相当,略次于优质的动物蛋白质,但优于大多数谷物蛋白。BV70~80%

5大量RDP在瘤胃中分解,实际上存在能量和蛋白质的损失。

6.饲料蛋白的降解率差异很大,适当加工处理可降低降解率,并可能提高UDP的小肠利用率(如加热、甲醛包被、缓释等措施可提高UDP利用率)。

7.NPN在瘤胃中集中、急剧分解不仅有氮素损失,且可能造成中毒。

8.对反刍动物补充AA、Pr的效果一般不如单胃动物明显,其效果取决于过瘤胃的数量以及过瘤胃AA在小肠的消化、吸收。

3.影响消化利用的因素

(1)瘤胃内环境的稳定

(2)日粮CP水平:13%()NH3浓度5mM

(3)蛋白质种类:NPN与真蛋白

CP<13%,加NPN有效;高于13%,效果差

(4)其他养分:碳水化合物、P、S

4小肠消化

(1)方式与产物:与单胃动物相同

(2)底物:与单胃动物不同

MCP占50-90%

RDP占10-50%

5小肠中蛋白质的去向

(1)70%---消化、吸收---血液---30%----组织蛋白合成

(2)30%粪便排出(粪N)---血液)70%----未利用(尿N)

6大肠的消化

与单胃动物相同。

进入盲肠的N占摄入N的20%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