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西方经济学中,古典自由主义对效率的论证单纯而彻底,这是因为它的论证不考虑生产以外的其他因素。古典自由主义效率论证的理论认为,效率主要来自市场的自由竞争,受其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的支配。它假定人是利己的,在竞争中要追求直接的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古典自由主义者称这为个人经济理性。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就说,财富来源于人们竞争性的劳动。人们之所以不遗余力去追求财富,是国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追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使自己拥有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扩张,所以根本不需要国家或者法律来操心人们的经济事务。只要不约束人们的行为动机和利益追求,那么市场自然就会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每个人肯定会把自己寻求财富和利益的行为发挥到极致,使之尽可能符合经济理性的要求。

不过,古典自由主义对效率的论证有很大的缺陷。因为它只关心效率的生产性和积累性方面,它只考虑到个人的求利行为动机及其经济理性化程度,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其他可能影响人们行为的动机因素(如追求社会荣誉)或环境因素(如社会政策)。此外,在许多情况下,个人行为的经济理性并不能自然导致整个社会行为的经济合理性。事实可能恰恰相反,如果每一个人都按个人的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它的结果很可能是集体的或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的非理性或无理性。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当时许多产品卖不出去,以致发生将生产出来的牛奶倒进大海这类事件。事实上,这并不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经济繁荣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而是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无序导致了市场萧条的恶果。这种经济无序状态来自于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非理性。所谓个人的经济理性是以自我目的为核心来推理、论证的。这种个人的经济理性就个人的人生哲学来说可能是合理的,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未必合理。可见,古典自由主义对效率的论证没有考虑生产以外的其他的因素,无法提供一种完备而有效的经济效率论证体系。还值得一提的是,古典自由主义不但假定人是自私的,而且也假定自然世界的物质资源是无限可用的。对资源有限性事实的忽略,导致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付出了过于高昂的生态环境代价,也是造成现代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节选自《百科知识》2006年第1期)

1.下列不属于“古典自由主义”观点的一项是(     )

A.人具有利己的本性,在竞争中追求的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B.个人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追求生存与发展,所以人们才不遗余力地追求财富。

C.个人经济理性以自我目的为核心,这从个人人生哲学来说可能是合理的,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未必合理。

D.个人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中能使市场的资源配置自然地达到最佳,每个人的经济行为都会最大限度的符合经济理性的要求。

2.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典自由主义鼓励个人财富的扩张,不主张国家或法律干预个人事务。

B.亚当·斯密认为“看不见的手”推动着人们通过竞争性的劳动追求自我利益,并使市场资源配置调整到最佳。

C.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说明,个人经济行为的非理性会导致市场萧条的恶果。

D.古典自由主义论证效率时所不考虑的生产以外的因素,包括个人追求私利和社会荣誉的行为动机及其理性化的程度等方面。

3.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每个人都按个人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所以社会经济的无序竞争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

B.古典自由主义的效率理论建立在人是自私的、物质资源是无限可用的假定基础上,所以它直接导致了现代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

C.个人行为的经济理性并不能自然导致整个社会行为的经济合理性,所以个人对财富的追求也不能使社会财富增加。

D.尽管古典自由主义的效率论证体系有欠缺,但所主经的个人经济理性对提高效率还是有作用的。

答案

1. C

2. B

3.  D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观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C项是作者的观点,不是“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文本中陈述了两种观点,一种是“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见第一段;一种是本文作者的观点,见第二段。本题考查的就是考生对这两种观点的准确把握能力。A、B、D三项的表述都是“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均来自第一段。A项参看“它假定人是利己的,在竞争中要追求直接的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一句。B项参看“人们之所以不遗余力去追求财富,是国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追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一句。D项参看“只要不约束人们的行为动机和利益追求,那么市场自然就会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每个人肯定会把自己寻求财富和利益的行为发挥到极致,使之尽可能符合经济理性和要求”一句。C项则参看第二段中“所谓个人的经济理性是以自我目的为核心来推理、论证的。这种个人的经济理性就个人的人生哲学来说可能是合理的,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未必合理”一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辨析古典自由主义观点与作者观点的不同。

2.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A项的错误在于,原文说的是“不需要国家或法律来操心人们的经济事务”,而非“不主张国家或法律干预个人事务”。C项的错误在于将原文的“个人的经济理性”偷换成“个人经济行为的非理性”。在原文中,古典自由主义是“只考虑到个人的求利行为动机及其经济理性化程度”,而不是D项的“不考虑……个人追求私利”,因此,D项的表述也与原文意思不符。B项是对第一段相关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在整合中,既有对原文的摘抄,也有对原文的转换表述。如果说这个选项还有点难度的话,那就在如何判断这种转述是否与原文相符。是否与原文意思相符,不能机械地看“字面”的表述,而应看其“意思”的表述。比如,原文是“受‘看不见的手’的支配”,因为原句的主语是“效率”;而B项的“推动”,是说“看不见的手”。又比如,原文说“在竞争中要追求直接的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而B项的表述是“通过竞争性的劳动追求自我利益”。可能会有考生认为选项的表述与原文不符。虽然选项的表述少了“最大化”三个字,但它并没有违反原文的意思,因为两者的表述角度不同。原文是从“人”的角度来阐述:人们为什么“不遗余力去追求财富”呢?因为人们要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而选项是从“看不见的手”的角度来阐述其作用,因此可以不用“最大化”三个字。

3.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回答此类题目,既要尊重原文,又要合理推断,注意各选项语言的分寸、程度、范围是否恰如其分,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的不同。要求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总之,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A项中“商品的绝对过剩”说法错误,商品过剩只是一种假象,实质是“社会的经济无序导致了市场萧条”,人们的购买力下降,从而使商品相对过剩。B项“直接导致”的说法过于肯定,原文只是指出“是造成现代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C项“个人对财富的追求也不能使社会财富增加”的说法不对,按照原文意思,它可以使社会财富增加,但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多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