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造成立窑底火不平(均匀)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处理?

答案

参考答案:

立窑底火不均匀时,窑内部分有火,有的部分没有火:窑内阻力不均匀,有空洞,经常呲火,开大风、呲大风眼,开小风呲小风眼;有的部位温度高,有的部位温度低,卸出来的料球有的发红、发白,有的还没有烧着;窑面各点的废气温度相差很大;烟气上升时,部分有力,部分无力;湿料层有的地方蓬松,有的地方密实结板。用试火钎探试火后拔出后,一节红,一节不红,黑红交错。底火不均匀时,卸出的熟料成品率不高,黄球较多。

造成底火不均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有以下几点:

1)、处理炼边,结瘤后,大的熟料块没有打碎就拨向窑面中心,加料、开风后,空气集中从大块料孔隙穿过,风速高,带出料球形成呲火,而其它部位物料得不到充足空气,形成底火不均匀。

2)、操作中没有注意适当用风,风开得过大,经常严重呲火,由于严重呲火,带走了大量热量,降低了底火的温度,减薄了高温层的厚度,破坏了底火的均匀性。

3)、物料的石灰饱和比偏高,或熔剂矿物偏低,即C3A+C4AF的含量少,计算的C3S+C2S含量过多,在煅烧过程中,料子比较燃烧,又没有及时调整用煤量,难以形成稳定的底火。

4)、入窑生料成分不稳定,率值有时偏高,有时偏低,并且跳动幅度很大,生料与燃料的配比不适当。

5)、生料细度变粗,化学反应不可能充分进行,或成球质量不好,将偏干的料球随大量粉状细粒送入窑内,增加局部阻力,造成通风不均匀。

6)、煤的质量有问题,发热量偏低灰份过高,煤粒又比较粗或燃料燃点低,有时虽增加煤的用量,也难保证底火有足够的温度。

立窑底火不均匀的处理:除检查生料化学成分、燃料质量外,主要是加强操作。首先注意培养底火。这时候用风特别重要,切不可盲目开大风,要逐渐加风。在开风较小的情况下,加少生料量,并尽可能地减少湿料层的厚度,将窑面适当地提高。撒料也应该均匀,在部分上火快的地方,还可以实行重点加料。在培养底火的过程中,应特别小心观察窑面各部情况,等到窑面各点普遍都上火,而且烟气上升均匀有力时。可适当加大喂料量,再加大一些风。经常用钢钎试探底火的温度和位置,恢复正常以后,方可开大风大料,进行正常操作。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2013·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29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 * * 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遂以著令     著:显著。

B.以释天下之疑释:消除。

C.多格不行格:搁置。

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阴:暗中。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 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 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 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

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