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人类体能的极限

⑴人类体能的极限在哪里?近百年来,人们总是希望通过田径运动来不断挖掘它,因为这项运动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运动。

⑵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体运动能力受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制约,必然是有极限的。但是,很多记录仍不断被打破,特别是“飞人”大战男子100米跑的世界记录在近7年就5次被刷新,今年北京奥运会,博尔特在“鸟巢”更是跑出了令人惊叹的9.69秒。

⑶那么,100米的世界记录就可以无限刷新了?德国运动极限领域的专家约翰·安马尔则不以为然。他将1056名男子选手和1024名女子选手的最好成绩输入计算机后预测出男子100米世界记录可能永远无法达到9.20秒。而上世纪70年代,美国生物机械学博士吉迪恩·阿里尔就从人体工程学角度预言,超过某个临界就可能导致运动员骨头断裂和关节组织脱离,这个临界点是9.64秒。他根据人体对抗空气阻力和体重对地面作用后的反作用力等因素计算,人以这个速度跑步尚不会引起肌肉损坏,而一旦超过这一极限,肌肉就有断裂的危险。然而,法国的佩龙内特和蒂博博士通过计算机得出的结论却是到2040年人类100米可以达到9.49秒。英国的安德鲁也做了一个统计学分析,他预测2156年男子100米能达到8.098秒,而女子100米将超过男子达到8.079秒。当然,这些都只是预测。每个世界记录诞生之初都有人觉得极限近在咫尺,但1936年杰西·欧文斯百米的10.2秒和2006年7月12日刘翔110米栏的12.88秒都已经先后作古。那么,人类体能的极限究竟在哪里?

⑷不可否认,在田径运动竞赛规则不变的情况下,每个项目都应该有一个极限成绩,而成绩取决于两方面:运动员自身的竞技能力以及场地、器材、气候和人文环境等。毋庸置疑,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提高运动成绩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撑竿跳高。布勃卡使用先进的玻璃纤维竿创下的6.14米的世界记录就比金属竿时期的记录提高了1.32米。但是科技因素在提高成绩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锦上添花,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才是核心动力。例如男子100米世界记录最近几年多次被牙买加选手刷新,就反映出牙买加黑人运动员在短跑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天赋。这种生物学因素往往是科技力量难以左右的,因为科技更多地体现在改变运动员的训练手段、训练后的医疗恢复和比赛的装备等。极好的身体素质、卓越的运动才能,加上科学的训练方法和不断更新的器材设备,很难预测未来的记录能达到多少。事实上,极限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追求极限的过程。

1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寄希望于田径运动来挖掘人类体能极限,是因为田径乃一切运动之母。

B.每个世界记录诞生之初都有人觉得人类体能极限近在咫尺,很容易被打破。

C.田径运动中的极限成绩涉及运动员素质和科技条件两个因素,前者是核心。

D.布勃卡多次打破撑竿跳世界纪录,主要为证明在该项目上他具有独特天赋。

1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临界点”就是人类体能的极限,超过这个“临界点”,人类又向前进了一步。

B.对人类体能极限的预测,涉及生物学、物理学等原理,角度不同,说法各异。

C.运动员借助场地、器材、气候等方面的因素,有可能创造出更新的世界记录。

D.刘翔利用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定能打破他本人创造的12.88秒的最好成绩。

19.本文作者对“人类体能的极限”持怎样的看法,请分条陈述。(4分)

答案

17.C。

18. D“定能”确立的因果关系不成立,“科技因素”并非“核心动力”。

19.①人类体能必然是有极限的。②人类体能极限取决于人类的生物学因素和现代科技因素两个方面。③人类体能极限到底是什么水平还很难预测。④人类体能的极限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追求极限的过程。

17  A项“田径乃一切运动之母”之说无据;B项“近在咫尺”原文的意思是“不能再挖掘”“快要达到尽头”;D项“布勃卡”的例子是为了证明“现代科技发展对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作用”而非“运动员的独特天赋”。

18.A项“田径乃一切运动之母”之说无据;B项“近在咫尺”原文的意思是“不能再挖掘”“快要达到尽头”;D项“布勃卡”的例子是为了证明“现代科技发展对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作用”而非“运动员的独特天赋”。

19.总结⑵ ④段论述性的语句的关键信息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对外交往源远流长。其间虽经历了艰难与曲折,但融入世界是历史的必然。汉唐文明以开放进取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文明之巅。

材料二  

明成祖时期,中国出现了“永乐之治”。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远洋期间,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这对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上半期,为了扩大商品的销路,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英国的炮舰和走私船出没在中国东南海域。当时的清朝视其他国家为蛮夷,认为无需常设的外交机构与之交涉。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初由两广总督兼职。1861年,清朝设立 * * 各国事务衙门,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改 * * 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材料四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试以汉唐“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概况说明汉唐对外交往是“开放进取”的(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时期中国对外交往的特点是什么?(1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晚清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如何?如何评价。(6分)

(4)结合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简要说明我国是如何贯彻和发展《共同纲领》规定的外交原则的?(4分)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