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面4题。(18分)

书院清池

李元洛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池”,如供乐队演奏的乐池,让众人起舞的舞池,给文人挥洒的砚池。然而,书院的那一方清池却特别令我钟爱,我将那一方清池珍藏在自己的心中。

乡野之间有许多池塘,它们那天然的野趣,当然也令人留连,特别是久住尘嚣的人,天天囚禁在鸽笼般的居室,几乎不知池塘为何物,自然更愿一塘春水照亮他们蒙尘的眼睛。我喜爱乡野的池塘,然而,我最珍爱的,仍旧是书院那一方清池。每隔一段日子,我就要渡湘江而西,去它的身边小坐。

我来时正是夏日午后,池周高树上的夏蝉正在操练那古老而常新的乐曲,唐代虞世南是它们的知音,只是不知它们懂不懂得他所写的“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的名句?除了年复一年的蝉声,就是终年不断的水声了。清池的身后就是岳麓山,山上百泉喷涌,潺潺的流水汇成了这一汪永不干涸的碧池。软缎似的清池上面,本来绿得一无所有,但池的对称两角,却有两丛夏荷绣出几铢青钱数枝碧玉和几盏荷花,那荷的红艳是碧水也浇不灭的火焰,它会从夏日一直烧到秋深,要等到来过长沙的李商隐发出“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那一声喟叹之后,才会将它吹熄。红荷碧水,这本来已经动人心目了,但不时还有白蝴蝶黄蜻蜓飞来,它们定会说:这是一幅印象派的明丽水彩,怎么不叫我们也来着着色?

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它的静更令我徘徊。清泉之侧是学院历代山长的住所,晴明之日,粉墙青瓦飞檐的古建筑在池边拍一帧倒影;明月来时,碧水在池心将它洗得晶莹透亮,宛如李白小时不认识的白玉盘不慎掉落水中。虽是千年书院,平时游人却不多,如果门庭若市,嚣声盈耳,那就未免唐突山灵与水神而大煞风景了。这一曲清池,据说从前名“碧沼观鱼”,我以前来游时和友人说可以改为“洗心池”。人在世间忙碌奔波,或为柴米油盐,或为升沉荣辱。费尽了心计与心机,人也蒙尘,心也蒙垢。如果能到池边来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洗心,那不也是让灵魂净化的功课吗?正如同仿效高僧之面壁,我此刻面池而坐,我的心池哪有这方明镜的纯净清明。

从滚滚红尘中偷跑出来,小坐在清池之旁,读清池如同读一部佛典,可以消除你扰攘于尘世中的许多俗念与忧烦,好像远行人在赤日炎炎中于路边的一处凉亭歇息,让你疲惫的心得到片刻的休憩。说它像乐池吗?高雅的音乐固然悦耳,但即使是最清扬的丝竹之声,在这里也不免显得过于热闹,更不要说那些嘈嘈杂杂的现代流行乐曲了。能和清池相映成趣的应该是天籁与人籁,比如几句鸟语,数行书声。 说它像舞池吗?水面确实滑如碧琉璃,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莲可以在水面凌波,但如果凡夫俗子们也来这里喧闹起舞,更于四周打上脚灯追光灯霓虹灯,那该是何等亵渎清景?红尘中的舞池已经够多了,何况舞池中还常常流传不清不明的新闻与绯闻,请保留书院中的这一方净土,不,净水吧。

不过,这清池究竟和什么相仿佛呢?如果有人说它像一方砚池,那我倒会欣然赞同,因为它们不仅外形相似,而且文房四宝之一的砚池也是书院中的必备之物。清人顾陈土序的《砚》诗云:“小小墨池成巨浪,就中飞出北溟鱼。”身为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中的吏人,我也祈望清池能洗我俗肠,助我灵思,润我彩笔,让我也写出可圈可点甚至鹏飞远举的文章来。于是,记不起是哪一天,我离开书院时就将这一方名砚带走,至今珍藏在我的怀袖。

(选自散文集《书院清池》,有删改

16. 小题1:作者蝉声,说夏蝉“操练”的是“古老而常新的乐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写唐代虞世南是夏蝉的知音有什么作用?(4分)

17. 小题2:第三段描缓书院清池景物,为什么说它“是一幅印象派的明丽水彩?(4分)

18. 小题3:作者为什么建议将收院清池的雅号“碧沼观鱼”更名为“洗心池”?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19. 小题4:从下列题中任选一题,写一段百字左右的赏析。(6分)

(1)简析《书院清池》的主题思想及表现。

(2)说《书院清池》的语言特色及其表现。

答案

小题1:用的是拟人手法,“曲”的古老让人联想到书院历史的悠久,“曲”的常新又让人有新的憧憬。写唐代虞世南是夏蝉的知音凸显其文化底蕴,给人的不光是听觉感受,还有历史的遐想。

小题2:作者捕捉了高树夏蝉,碧水红荷等构图,所见动静相谐,所绘色彩斑斓,俨犹一幅“印象派的水彩画”

小题3:由更名建议,可以看出作者“明镜自鉴”的人生追求,表现了作者对世俗尘垢的反思和灵魂静化的向往。

小题4:(1)《书院清池》继承了我国古典文学“抒情言志”的传统,以生花之笔,描写了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优美风物,抒发了作者追求灵魂的高洁清纯和人格的自我完善的美好襟怀。作者建议将书院清池的雅号“碧沼观鱼”更名为“洗心池”,规劝那些“人也蒙尘,心也蒙垢”的人来此“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洗心”,补上“让灵魂净化的功课”,反省自己“此刻面池而坐,我的心池哪有这方明镜的纯净清明?”并对“嘈嘈杂杂的流行乐曲”“常常流传不清不明的新闻与绯闻”的“舞池”有所微词。文末,作者高雅的精神追求抒发得更为酣畅。他把书院清池比作一方“砚池”,并一吐衷肠:“身为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中的文人,我也祈望清池能洗我俗肠,助我灵思,润我彩笔,让我也写出可圈可点甚至鹏飞远举的文章来。”在人欲膨胀、物欲横流的特殊气候中,这种坚持操守、特立独行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2)本文的语言富于创造性,字词锤炼,表现出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美学追求。如描写荷花,不说“几朵”,而说“几盏”,这就是创造。荷花与旧时灯盏颇为形似,“且”盏字又使人联想到灯光的亮丽,因而暗喻荷花色彩的鲜明,又与全句“火焰”的设喻,“从夏日一直烧到秋深”的点染经络贯通。作家把荷花简直描绘得千娇百媚,光彩照人。又如:不说“几声鸟叫”,而道“几句鸟语”,一个“句”字,特别新鲜。它极易让人想起“诗句”“文句”,似乎千年学府的鸟族也在高吟诗篇、朗诵文章。这就巧妙地把学府氛围和作家志趣所共有的“清雅”暗示了出来,应情应景,非常妥贴。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1.著名经济学家王绍光说,世界银行1997年发布的一份题为《共享不断提高的收入》的报告中指出,中国80年代初期在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数据基尼系数是0.28,到1995年是0.38。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这一数据除了比撒哈拉非洲国家、拉丁美洲国家稍好外,贫富悬殊要比发达国家、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前苏联东欧国家都大,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在短短15年内收入差距变化如此之大。如果短期内没有政策来调节的话,还会继续恶化。大量的收入在富裕阶层沉淀,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较大,影响低收人人士的积极性,降低了大多数人的消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报告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已从一个收入差距不大,甚至较为均等的国家演变为收入差距相当突出的国家;而近年来居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现实,应该引起社会人士的关注。以国际上通行的计算方法,中国1998年的基尼系数已达0.456,比一般认为的“非常不平等”的系数0.4还高。2.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字显示,中国城乡差距有拉大的趋势,这引起了此间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专家学者呼吁,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不仅对保持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刺激内需有关键性作用,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2000年前三季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79元人民币,增长幅度为8.4%;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仅为1500元,增幅仅为2.5%,而且主要是农民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加所至。受严重自然灾害以及播种面积锐减的影响,2000年夏粮和早稻减产145万公斤,预计秋粮也将减产。虽然棉花、油料、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将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但农民增加收入的途径有限。3.当今中国贫富分化的现状透析: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分化。城镇人均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1985年的1.72:1扩大到1944年的2.6:1。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之间的贫富分化。若按国家统计局分类法,将经济单位分为国有、集体、其他三类,并以集体单位收入为1,则国有、集体、其他经济单位收入之比,1985年为1.25:1:1.49,1991年为 1.33:1:1.86,1996年为1.46:1:1.92。不同行业之间的贫富分化。同一经济类型中不同行业有较大的差别:1995年国有单位收入最高的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比最低的农林牧渔业人均收入高4027元,比倒数第二位的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高3166元;其他经济单位内最高的金融保险业比最低的机关高10099元,比倒数第二位的采掘业高7775元;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不同行业之间的差距更大;国有航空业比其他单位的机关高10146元,比其他单位的采掘业商7512元。企业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贫富分化。1996年国有单位经营人员收入15519元、集体16248元、其他 51129元,而其相应的职工收入为6280、4302、8261元,两者相差分别为2.5倍、3.8倍、6.2倍。农村居民之间的贫富分化。受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农村居民贫富分化有两种情况,首先是不同从业群体之间的贫富分化:从事种植业的农民与乡镇企业职工相比,收入差距为1~2倍;与从事商业、服务业的人员相比,收入差距2—5倍。其次是不同区域之间的贫富分化:198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1.3元,东、中、西部地区农民纯收入之比为1.39:1.11:1。1991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08.5元,东、中、西部地区之比为1.71:1.26:1。199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人为921.6,其中东部地区人均纯收人为1396.3元、中部地区为816.3元、西部地区为682.3元,东、中、西部之比为2.05:1.20:1。1995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至1578元,东、中、西部地区之比为2.30:1.30:1。其中江苏省锡山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290元,而贵州省毕节地区486元,云南省思茅地区为426元,其间差距超过 10倍。雇主与雇工之间的贫富分化。雇工规模在10~30人,雇主与雇工的收入差距在15~40倍;31~50人的差距在40~70倍;51~100人的差距约65~130倍。据浙江省温州市的一项调查,在一般的私营企业中,企业主的年收人为一般职工的21倍;在具有百万资产以上的私企业中,企业主的年收人为一般职工的79倍。据调查,私有企业主拥有生产资料的增值速度惊人,全国11个省26个村有企业的增值速度为年55.6%。全国颇具有声望的49家资产在100万元以上的私有企业,在投资经营的5年多里,资产总额增长19.4倍,平均每年增值76.4%。这一极高的增值速度是1949年前民族资本所难以比拟的。上述贫富分化现象,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产物,业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不合理性方面而言,主要是贫富分化中存在着致富手段、致富领域、致富程度的不合理性,由此导致社会分配秩序的混乱,出现了严重的分配不公。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但人们的满意度却没有同生活水平的提高成正比。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贫富差距有所拉大。主要表现在:一是个人差距拉大。据测算,中国目前亿万富翁1000人,百万富翁300万人。与此同时,我国还有近5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令占社会全部家庭收入的4.27%,而富有的20%的家庭则占有全部收入50.24%,这方面的差距甚至超过了居西方国家贫富差距之首的美国。二是城乡差距拉大。由于多种原因,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出现了减缓的趋势,有些地方增产不增收,使改革开放以来本已缩小的城乡经济差距又有所扩大。三是行业差距拉大。近年来,金融、保险、外贸、邮电、交通、电力、烟草等行业的收入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而文化、教育、科研、采掘、勘探、纺织等行业收入明显偏低。从工资统计上看,差距在1倍到3倍之间。若考虑垄断行业职工享受的奖金、劳务费等名目繁多的工资外收入和住房等非货币收入,那么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就更加明显。四是地区差距拉大。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已接近或超过4:1。东南沿海地区与贵州、甘肃省等省份的差距更超过7倍以上。巨大的收入差距成为近年来“孔雀东南飞”的重要原因。5.中国学者指出,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中国自古以来有“不患贫,而患不均”的说法。用今天的眼光看这句话,当然不一定准确。但若将其理解为不赞成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应加以控制、调节,保持社会安定,则是民心所向。6.中国居民收入存在差距,有多方面的原因。一种是地域因素形成的,比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中国东部地区人们的收入向来高于西部、中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历来高于农村居民。7.据统计,到1999年,中央政府累计安排的扶贫资金共1378亿元。仅1999年的扶贫资金就达到248亿元,比80年代增长了30倍。失业、下岗、早年退休、无人赡养者是城镇贫困人口的主流,政府对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十分关注。去年我国共有281万城市居民领取了最低生活保障金,累计金额 196900万元,涉及全国677个城市和1638个县。

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