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判断题

矽肺是一种进行性疾病,患病后即使调离矽尘作业环境,病情仍会继续发展。

答案

参考答案:对

实验题

某校研究小组为探究KI溶液的pH与其在空气之中氧化变质的关系,进行了相应的实验探究。

【提出假设】

假设1:只有碱性环境下能被氧化

假设2:只有酸性环境下能被氧化

假设3:只有中性环境下能被氧化

假设4:              能被氧化

【实验探究】

(1)有人认为由于I2会和KOH反应,因此否定假设1。小组同学认为,若溶液的碱性较弱时,I2不会反应。为了验证滚点,小组同学进行了下述实验:

在编号为①②③的试管中加入相同量的碘的淀粉溶液中,然后分别加入pH为9、10、11的KOH溶液,发现试管①中蓝色不消失,试管②③中蓝色消失。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2)为探究KI溶液在不同碱性条件下能否被氧气氧化,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将下表中的药品分别加入到试管中,然后放置于收集有氧气的储气瓶中,塞上塞子,观察现象。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号蒸馏水淀粉溶液KI固体稀KOH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
130mL2 mL5g0滴试管中出现了蓝色
229.5 mL 5g10滴试管中出现了很浅的淡蓝色
329 mL2 mL 20滴试管中无明显变化
4 2 mL5g30滴 
 

注:1滴溶液体积为0.05mL。

(3)小组同学通过实验证实了在酸性条件下KI都能被氧气氧化,现继续探究酸性强弱与氧化难易的关系。有同学提出假设,认为酸性越强越容易被氧化。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完成下表中内容。

可供选择的药品有:KI固体、淀粉溶液、0.005mol/L H2SO4、0.5mol/L H2SO4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具体过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原始地球形成以后的八亿年,其内部逐渐变热,使局部熔融并超过铁的熔点,原始地球中的金属铁、镍及硫化铁融化,并因密度大而流向地球的中心部位,从而形成液态铁质地核。同时,地球的平均温度进一步上升(可达约2000度),引起地球内部大部分物质熔融,比母质轻的熔融物质上升浮动。把热量带到地表,经冷却后又向下沉没。这种对流作用控制下的物质移动,使原始地球产生全球性的分异,演化成层的地球,即中心为铁质地核,表层为低熔点的轻物质组成的最原始的陆核,陆核进一步增生,扩大形成地壳。地核与地壳之间为地幔。分异作用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作用,它导致了地壳及大陆的形成,并导致大气和海洋的形成。所以说,我们的地球是原始地球再生的,这个再生过程大约发生在40亿年前(或说37亿年前至45亿年前之间),即我们已经发现的最古老岩石形成时期之前。

氢和氧合成的水,原先潜藏于一些矿物中。当原始地球变热并部分熔融时,水释放出来并随熔岩运移到地表,大部分以蒸汽状态逸散,其余部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逐渐充满大洋。

在原始地球变热而产生分异作用的过程中,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气体形成了气圈。早期地球的大气圈成分与现代不同,正是由于紫外线辐射的能量促使原始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应,从无机物质生成有机分子,然后发展成有机分子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再演变成细胞,生命得以开始和进化。

小题1:

不属于"分异作用"的一项是(    )。

A.金属铁、镍及硫化铁熔化,并因密度大流向地球中心部位

B.比母质轻的熔融物质向上浮动

C.无机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

D.陆核进一步增生,扩大形成地壳小题2:

按产生先后次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地核、地幔、地壳、水

B.地核、地壳、地幔、大气

C.地核、地壳、有机小分子、细胞

D.地核、地幔、地壳、大气、细胞小题3:

原始地球再生过程发生在(    )。

A.原始地球形成后的几亿年

B.地球平均温度是2000 ℃

C.液态铁质地核开始形成的时期

D.大气和海洋开始形成的时期小题4:

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地球一直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至今依然如此

B.地球形成的历史不超过五十亿年

C.生命产生于大气成分之间的反应

D.氢和氧结合成的水最终大部分汇集成了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