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T/PLC1:64分光器典型插入衰减参考值为()
A、≤10.7dB
B、≤13.8dB
C、≤17.1dB
D、≤20.8dB
参考答案:D
根据右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实验,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反应类型属于______.
该实验中,集气瓶里加入水的作用是______.
若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绑上火柴作图甲实验.火柴的作用是______;然后他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一种可能原因______.经过改进后实验成功了.
(2)图乙是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______,其目的为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业。”
——清 雍正帝
材料二:“(老百姓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孟子》
材料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唐 李绅 《悯农二首》
材料四:“……(农民)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女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五: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渐步形成。那时的农民,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请回答:
(1)依据一、二、三、四材料分析概括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依据材料五说说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