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什么是零件表面粗糙度?

答案

参考答案:

(1)经过加工的零件表面,都会产生一些凸凹不平的微小峰谷。

(2)这种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形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称为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乏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其势益——张:大

B.王襟当之——披:分开,敞开

C.昔楚襄王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从:跟从,跟随

D.而自山水之间——放:放任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B.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C.至于长洲之滨

D.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先览观胜景,运用实笔,写出了景物的纷繁与特色;然后凭吊遗踪,运用虚笔,把豪杰之士的“流风遗迹”再现于读者眼底。这样将亭以“快哉”为名的缘由申述得淋漓透彻。

B.本文之中七出“快”字,极写其观赏景胜与览古之快,抒发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思想感情,道出了人生的一条哲理:心中坦然,无所不快。

C.文章清新开阔,气势奔逸,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借用典故并加以发挥,把快意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D.作者借物抒怀,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题

材料一 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基本法律《婚姻法》诞生;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到“ * * ”前的17年,国家制定的法律、法令和法规多达1 500多件。社会主义法制由此奠基。

材料二 1979年,无疑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另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刑法》《刑事诉讼法》《选举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7部法律。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的法律名称

类别法律
A《公司法》《证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商业银行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等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保险法》《证券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外汇管理条例》等
C《预算法》《审计法》《政府采购法》《价格法》《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国人民银行法》等
D《著作权法》《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专利法》《商标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等
E《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土地管理法》等
F《对外贸易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17年来和1979年中国法制建设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A、B、C三项以及D、E、F三项分别属于哪些类型的法律。指出这些类型的法律法规制定的主要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