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行政组织体制的类型。
参考答案:行政组织体制类型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来划分:根据行政组织中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可分为首长制和委员制;根据行政组织构成单位的功能和性质可分为层级制和职能制;根据行 * * 力的使用特点氧可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根据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各部门所受的指挥和控制可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
(1) 首长制与委员制。首长制又称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归一个行政首长执掌的组织体制。我国行政组织实行“首长负责制”。首长制的优点是: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敏有力,易于保守秘密,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损耗,能迅速完成任务。缺点是:由于行政决策大权由首长一人独揽,容易导致滥用权力,独断专行,压制民主,营私舞弊而无人牵制监督。而且,首长个人在精力、体力、知识、智慧、才能方面的局限,也不利于对行政事务的周密考察与恰当处理。
委员制又称合议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的委员通过委员会议集体执掌的组织体制。委员制的优点是:能够集思广益,容纳多方面的意见,处事考察周全,委员互相牵制,有利于权力监督。缺点是:责任不明确,容易造成争功诿过的弊端,委员问相互协调不易,力量难以集中,决策迟缓,并且容易泄露决策机密。
(2) 层级制与职能制。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业务性质相同,但有隶属关系,业务范围由上至下逐层缩小的组织体制。层级制的优点是:组织系统业务相通,便于沟通领导;权力集中,从上到下辐射开来,有助于统一指挥。缺点是:上级任务繁杂,往往顾此失彼;缺乏专业分工,工作弹性小;各层级行政首长权力集中,要求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容易造成独断专行。
职能制又称分职制,指行政组织横向依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职能而平行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制。职能制的优点是:分工明确,有助于工作专业化,提高行政效率,行政首长也有精力进行组织的宏观管理。缺点是:分工单位无力进行全局协调,责任不明,过细的分工还促使部门主管过多,政出多门,使下级部门无所适从。
(3) 集权制与分权制。集权制是指行 * * 力集中在上级机关,下级机关仅有有限的裁量权,须依靠上级机关的指令办事的组织体制。集权制的优点是:政令统一,可在行政组织系统内实行一致标准,便于集中力量,发挥优势,统筹兼顾。缺点是:层级节制过严,下级的行为带有被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不能因地制宜,及时处理行政事务,机关及个人也容易导致独裁和长官意志。
分权制是指下级组织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较大裁量权,上级组织不予干涉的组织体制。分权制的优点是:各级行政组织可以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特长处理事务,行政措施紧贴实际,能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各层级有自己的权力和责任,容易激发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可防止上级组织和个人的独断专行。缺点是:权力过于分散,上级组织的目标、意图难以实现,上级反受下级牵制;下级组织机关彼此分离,中央无力调控,容易形成地方势力,相互冲突,发生纠纷,造成行政组织的分裂。
(4) 完整制与分离制。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完整制下的组织实行分工协作,以取得协同一致的效果。中国实行完整制。完整制的优点是:权责集中分明,组织结构简单统一,机构之间分工合作好,有利于领导机构的全局统筹和行政命令的贯彻执行,并能人尽其用,发挥专业优势。缺点是:行政首长权力过分集中,属下单位缺乏自主性,容易造成因循守旧的工作作风。
分离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受两个以上的机关或行政首长的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在分离制之下,各机关彼此独立,不存在隶属关系。分离制的优点是:行政机关独立性大,措施灵活,通过发挥专业部门优势,对某些局部事务能够采取有力的措施。缺点是:机构间协调合作有一定难度,个别部门的独自行动可能造成整个行政组织的工作混乱,降低行政效率。在实践中,分离制迎合了多元化社会的需要,然而行政组织各部门密切合作,是提高行政效益的基本前提,因而完整制更多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