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寻呼过程中,UE首选接收()信道。

A、PCH

B、PICH

C、DPCH

D、AICH

答案

参考答案:B

改错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长安二年,始置武举。其制,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

——《新唐书》

材料四: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留居中国的英国人英格尔斯说:“也许是他们(指中国)所创造出来的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另一位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

(1)问题一:材料一中体现的是哪一种制度?(1分)该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朝代?(1分)该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分)哪个朝代逐渐完善?(1分)什么时候被废除的?(1分)

(2)问题二:材料二中的“开元全盛”时代是哪个皇帝当政时期?(1分) 诗中反映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2分)

(3)问题三:材料三中的“武举”最早出现于哪位皇帝统治时期?(1分)除增设“武举”之外她还亲自出题面试,这是什么的开始?(1分)

(4)问题四: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理解“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含义。(写出两点,2分)该制度有什么积极影响?(3分)

单项选择题

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比上年增加436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万人,比上年增加492万人。在外出农民工中,“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1567万人,比上年增加385万人;“举家外出农民工”2966万人,比上年增加107万人。
从输出地看,2009年东部地区农民工10017万人,同比增长3.1%,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为43.6%;中部地区农民工7146万人,同比增长0.9%,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31.1%;西部地区农民工5815万人,同比增长1.2%,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25.3%。
从输入地看,2009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9076万人,比上年减少888万人,下降8.9%,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62.5%,比上年降低8.5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2477万人,比上年增加618万人,增长33.2%,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17%,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2940万人,比上年增加775万人,增长35.8%,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20.2%,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从性别看,男性外出农民工占65.1%,女性占34.9%。从年龄看,外出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其中,16~25岁占41.6%,26~30岁占20%,31~40岁占22.3%,41~50岁占11.9%,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4.2%,从婚姻状况看,已婚的外出农民工占56%,未婚的占41.5%,其他占2.5%。
在外出农民工中,文盲占1.1%,小学文化程度占10.6%,初中文化程度占64.8%,高中文化程度占13.1%,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占23.5%。分年龄组看,低年龄组中高学历比例要明显高于高年龄组,30岁以下各年龄组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均在26%以上,其中,21~25岁年龄组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达到31.1%。
2009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1417元,比上年增加77元,增长5.7%。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在600元以下的占2.1%;600~800元的占5.2%;800~1200元的占31.5%,1200~1600元的占33.9%;1600~2400元的占19.7%;2400元以上的农民工占7.6%。

与上年相比,2009年以下四项的增长率最低的是( )。

A.“农民工总量”

B.“外出农民工”

C.“住户中外出农民工”

D.“举家外出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