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简述韦伯科层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

参考答案:

(1)职位分类

每个组织的存在都有其组织任务,组织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各个工作部门,每个工作部门下面还有若干个工作岗位,每个工作岗位都应当专业化。组织的建设就是从职务岗位的划分开始的。

(2)权力分层

组织按照等级原则,从顶层到基层有一条权力线。每个层次有着不同的职务、责任和权力。这个体系就是科层体系。

(3)法定资格

每个岗位的人员必须是称职的。所以,组织以“法”的形式规定了每个职位的任职资格和条件,及对他们考核的标准和方法。

(4)委其责任

除了按照规定必须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外,官员是委任的,而不是选举产生的。在授权的时候,还要委以责任,他的行为必须对上级行政组织负责。

(5)遵纪守法

官员不属于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的成员。它是为全体公民服务的,但他们必须遵守行政组织的纪委和规则。

(6)理性关系

组织内部各个成员之间只讲理性(原则)不讲感情。

(7)固定工资

官员有固定的工资,有明文规定的迁升制度。不得依行政职位之便,获得工资以外的任何报酬。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而贝多芬所做到的一点,也是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子,有时清醒就出些洋相或者显示出格调不高的一点,在于他把音乐完全用作了表现心情的手段,并且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着旧的乐式;但是他加给它们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思想高度的那种最高的激情,使得产生于感觉的激情显得仅仅是感官上的享受,于是他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之下竞还有什么样式存在着了。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时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用了另外几个很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从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他抛出了同时使用音阶上所有单音的可怖的和弦。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

  以上就是贝多芬之谜的全部。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他能写出使你终身享受不尽的美丽的乐曲;他能挑出那些最干燥无味的旋律,把它们展开得那样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回都能发现新东西:一句话,你可以拿所有用来形容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的话来形容他;但是他的病症,也就是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他那激动人的品质,他能使我们激动,并把他那奔放的感情笼罩着我们。当柏辽兹听到一位法国作曲家因为贝多‘芬的音乐使他听了很不舒服而说“我爱听能使我入睡的音乐”时,他非常生气。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当你想独自一个静一会儿的时候,你就怕听他的音乐。

  懂了这个,你就从十八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乐队前进了一步(爵士乐,附带说一句,就是贝多芬化了的老式跳舞乐队),不但能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的最有深度的音乐了。(节选自《贝多芬百年祭》)    

   [注]①乐式:指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1.对于“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子”的原因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贝多芬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但是却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着旧的乐式。

B.贝多芬不追求创造悦耳的乐式,而是完全以音乐为手段来表现心情。

C.贝多芬与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不同,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

D.贝多芬不避讳使用旧乐式,但要在旧乐式中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 

2.对于贝多芬音乐的特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既善于使用旧乐式,又不为旧乐式所束缚。

B.能把最干燥无味的旋律展开得非常引人,使你常听常新。

C.完全没有乐式,只是为了用音乐表现自己的心情。

D.既善于使用乐式,更能以奔放的感情激动人心。 

3.下列对于文中有关内容所作的理解和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与他同时的伟人”指的是当时的某些只追求乐式的有名的音乐家。

B.“贝多芬之谜”的含义是:他能设计最好的乐式;又完全不把乐式本身作为目的。

C.十八世纪的音乐是只重乐式的跳舞音乐。

D.“最有深度的音乐”指的是那些具有产生思想高度的激情的音乐。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