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防止人身触电的措施是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

(1)在电气设备上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在未办理工作票以前,禁止检修人员进行作业,同时对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应定期举办学习班,搞好工作票的培训工作;

(2)要求电气设备的双重编号做到现场与系统图相符,设备的双重编号应清楚、整齐、醒目;

(3)对电气设备的遮栏应按规程规定进行完善,并挂明显的警告牌;

(4)对一合闸即送电使检修人员生命受到危险的隔离开关,应在隔离开关机构的把手上加专用锁,防止误动;

(5)现场的安全用具,如验电笔、绝缘靴、携带型地线等,必须做试验,并确保耐压合格;

(6)必须严格执行停电、验电、挂地线和悬挂安全标牌的安全技术措施;

(7)电气设备的外壳、构架采用保护接地或保护接中线的连接方式,并同时采取加漏电保护器、报警器、带电显示器等措施。

阅读理解与欣赏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此心安处是吾乡

——庄子诗意人生的生成

李玢穗

庄子在个人精神修养方面的体道方式,大致是沿着由“忘”到“游”的思路展开的。“忘”,便是“坐忘”,即“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这种坐忘的境界,实际上是一种忘记了功利是非,从而达到的与“道” 为一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在美学上常用来形容审美过程中的忘我忘物,物我同一,从而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之境。对此,郭象注云:“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这种“忘”,首先便在忘己,也就是庄子所赞同的“圣人无已”,所谓“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这种忘己,达到了道,同时也表现了自然(天)。

忘我忘物的下一步便可以超然脱俗,摆脱现实外部干扰,看淡生死、物我、贫富,能够“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贪,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其于物也,与之为娱矣。”这样就营造出了一种诗意化的审美人生境界。而忘的最终目标则是“物化”,要求物我俱化为道,俱化为自然,所谓的“两忘而化其道”是也。

最具代表性的可见《齐物论》篇末的那则小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所谓“不知周”,即是“忘”,忘了我也忘了我与物(蝴蝶)的分别,以此达到物我合一的物化,从而创造出了主客体完美统一的境地。

与“坐忘”紧密联系的另一具体体道精神就是“心斋”。徐复观先生认为: “心斋与坐忘,这是庄子整个精神的内核。”所谓“心斋”,即“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心斋即破除主观成见,一任心之自然,它讲究的是“虚”,也就是虚静,成就的是一种空明的心境。它要求的是对人自身的超越,以自然无为的方式保持心灵的虚静,达到忘我无己,去知弃世的境地。在这个过程中,内在与外在的界限被破除,个人的内心世界膨胀扩大,去除掉外物充而盈于天地之间。

“坐忘”和“心斋”共同作用以达到“游”的境界。“游”字在《庄子》中出现了近百次,徐复观认为,游是心无所系的“游戏之游”,而陈鼓应认为游心之说,是庄子的一种艺术精神入世的心态。今人另有一种说法则是:游是追求的过程,以及追求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它永远在无休止的旅程之中。

在此,我们将认定,游是庄子在超越了物我羁绊后的自由精神的一种高度体现,它表现为心与天地万物的共邀游,以此来达到悬解的境地。悬解出自《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古者谓是帝之悬解。”成玄英疏云:“帝者,天也。……天然之解脱也。”所谓悬,即倒悬,“天之刑”是也。然而悬解并不是逃避天之刑,而是安时处顺,无哀无乐,以求达到心灵的一种绝对超然,与天之刑共处却并不受其影响。因此,在整部庄子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他所倾心描述的那些至人、达人、圣人,大都是生理有缺陷但心灵超然的“畸人”。这种畸人便是超越了尘俗与道合一的得道之人,也是庄子之自然诗意的审美人生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节选自《剑南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7期)

小题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坐忘”是庄子个人精神修养方面的体道方式之一。

B.郭象的注指出了“坐忘”是忘我忘物,物我同一,从而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之境。

C.忘我忘物是超然脱俗,看淡生死、物我、贫富的基础,最终达到“物化”。

D.“坐忘”和“心斋”共同作用以达到“游”的境界,也就是“游戏人间”。E.“畸人”是生理有缺陷但心灵超然,品德高尚的人。

小题2:下列对庄子诗意人生的生成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坐忘”和“心斋”是庄子诗意人生的生成的两大途径。

B.“坐忘”忘我忘物,超脱一切,看淡所有,从而营造出了一种诗意化的审美人生境界。

C.“心斋”以自然无为的方式保持心灵的虚静,达到忘我无己,去知弃世的境地。

D.“坐忘”和“心斋”共同作用以达到超越物我羁绊后的自由精神的“游”的境界。小题3:根据文意,如何理解“悬解”在文中的含义?(4分)

小题4:根据文意,请分析“坐忘”、“心斋”和“游”三者之间的关系。(4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