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
材料二:“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材料三:“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戎昱《咏史》
请回答:
(1)以上三首诗都讲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对这件事的评价是否一样?你认为应该如何来评价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昭君出塞。
(2)不一样。翦伯赞的诗赞扬王昭君出塞后,北部边境出现了和平景象,材料二着重从王昭君个人角度,表现王昭君的牺牲精神。戎昱的诗更是直截了当指出对匈奴和亲政策是汉代历史上最拙劣的政策。评价:在西汉国力还不够强大的情况下,采取同匈奴和亲的政策,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这对西汉取得暂时安定,发展生产恢复国力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匈奴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和亲政策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匈奴贵族的贪欲,不能最终解决边患问题。(学生也可有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