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于(1931年)10月29日致函日本驻苏大使厂田,针对日本方面怀疑苏联援助中国抗日问题,声明苏联政府对中日冲突奉行“严格的不干涉政策”,对交战双方都不提供任何支持,并标榜说“苏联之所以采取严格的不干涉政策,乃起自其历来不可更改之和平政策,乃尊重对华条约与他国独立之信念。”苏联外长李维诺夫也明确表示,苏联不想同日本发生冲突,它只要求日本一件事,即尊重苏联在中东铁路的商业利益。 ——孙红旗《苏联与绥靖政策》
材料二 1939年8月31日,莫洛托夫在要求苏联政府批准苏德条约的报告中,高度评价这个国家条约的重要性:“1939年8月23日苏德之间的互不侵犯条约,是欧洲历史的转折点……也正是这项公约,在欧洲的战场缩小了,而且它即使还不能证明欧洲有可能完全避免战争,这种敌对行动的范围现在也将受到限制……依靠这项公约,苏联就不必再被迫让自己卷入战争。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苏联当时对日本侵华采取的态度及采取该态度的原因。
(2)材料中莫洛托夫是如何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结合当时的形势,分析苏、德双方这样做的首要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苏联政策的实质及危害?
(1)态度:不干涉,对交战双方都不提供任何支持。原因:维护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
(2)评价:能够消除战争或缩小战争的规模,避免将苏联卷入战争。首要目的:苏联以此避战自保,扩大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德国以此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3)实质:纵容侵略。危害:助长了日本和德国的侵略气焰,给欧洲和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苏联因此放松了警惕,导致了战争初期的严重失利,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