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他们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和惊人的侵略行径急剧地改变了势力均衡。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企图向现状挑战的唯一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力量布局。由于英国、法国,及其欧洲大陆盟国坚持维护现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努力要求改变现状,因五年计划而变得强大的苏联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起来了。 ——引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绝大多数德国人都是修正主义者,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赔款、波兰走廊(穿过普鲁士的狭隘的出海口,据条约划归波兰)、对于武装部队的限制以及把讲德国语的地区从祖国划分出去等做法,是不会被永远忍受下去的。 ——引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1919年以后的德国,从潜力上来说,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大国。……经过几年的“正常”生活以后,它将再一次提出德国的强大问题。……1929年,德国工业生产再次赶上了英国和法国,钢产量达1600多万吨。(同期英法的钢产量分别为979万吨和971万吨) ——引自《世界现代史》上册
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其中的“修正主义”指什么?德国成为“修正主义”的历史原因与日本、意大利是否相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说明德国为什么将不再“忍受下去”? 这种状况反映了什么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对“三足鼎立”局面的分析是否有道理?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力图打破一战后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限制。不完全相同。日本和意大利不是一战的战败国,德国是战败国,在该体系中受到宰割和制裁,纳粹党在国内煽动复仇情绪,得到广泛支持。
(2)一战后德国经济逐渐恢复,又成为超过英、法的世界工业强国;德国经济实力与它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中的地位不平衡,必然要求改变其地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3)有道理。作者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势力、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维护原统治秩序的势力、社会主义苏联这三方的历史、现状及相互关系做了符合实际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