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

B.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

C.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D.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

答案

答案:C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5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处于平陆,储子为相,以币交,受之而不报,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之齐,不见储子。屋庐子喜曰:"连得间矣。"问曰:"夫子之任,见季子;之齐,不见储子,为其为相与?"曰:"非也。《书》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为其不成享也。"屋庐子悦。或问之,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 (《孟子·告子下》)

A、季子按照“礼”的规定不能够离开他的国都,所以不能亲自前往探视孟子,因此孟子接受了礼,后来还去回拜。

B、储子担任齐国的相,可以来平陆巡视并亲自送礼,而他却不来,孟子认为储子缺乏诚意,所以经过齐国不拜访储子。

C、屋庐子认为老师到了任国拜访了季子,到了齐国却不拜访储子,是因为储子担任相,拜访他有巴结讨好的嫌疑。

D、孟子对“礼”的规范一丝不苟,认为送礼者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诚心诚意;还要考虑受礼者的感受。

小题1:请结合文本,分析孟子对“礼”的态度和做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