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中国公民孙某系自由职业者,2006年收入情况如下:
(1) 出版中篇小说一部,取得稿酬50000元。
(2) 受托对一电影剧本进行审核,取得审稿收入15000元。
(3) 临时担任会议翻译,取得收入3000元。
(4) 在A国讲学取得收入30000元,在B国取得特许权使用费收入70000元,已经分别按照收入来源国税法规定缴纳了个人所得税5000元和18000元。
要求;计算孙某2006年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答案

参考答案:(1) 稿酬应纳税额=50000×(1-20%)×20%×(1-30%)=5600(元)
(2) 审稿收入(劳务报酬)应纳税额=15000×(1-20%)×20%=2400(元)
(3) 翻译收入应纳税额=(3000-800)×20%=440(元)
(4) 在A国的讲学收入按照中国税法应纳税额=30000×(1-20%)×30%-2000=5200 (元),因此应补缴税款:5200-5000=200(元)
在B国的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照中国税法应纳税额=70000×(1-20%)×20%=11200 (元),无需补缴税款。
(5) 孙某应纳个人所得税额=5600+2400+440+200=8640(元)。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母亲为我做棉被(12分)

①天还没有冷时,娘就从百里外的乡下给我送来了一床新棉被。 

②俗话说:“秋风凉,娘心慌。”每年进入中秋八月,自家责任田里的半亩棉花刚开,娘就在阳光很好的午后去摘棉。棉花一朵一朵地开,娘就一朵一朵地摘。摘下来的头喷棉花,是娘给我这个唯一不在她身边的孩子的专用棉。用它絮棉被,絮棉衣。娘常说:“一条棉被七斤三,暖暖和和过冬天。” 

③娘把头喷棉花摘回来后,背到房顶上,铺上苇席,将棉花晒得干干的,透透的。然后,背到三里开外的邻村轧花坊将棉花弹成棉絮。回家后,她便把这白云一般的棉絮照旧背到房顶上,苇席用笤帚扫过,将新买的白崭崭的被里铺上去,便开始絮棉被了。只见娘把棉絮撕成巴掌大小的棉片子,一片一片往白被里上沾,沾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可着被里摊成蓬蓬松松、厚厚道道的一大片。接着,娘便把印着大朵大朵红牡丹图案的花被面覆盖上去,再把用秫秸秆儿扎成的箅子放到上面,用手摁来摁去,待棉絮稍微踏实些后,娘就把比花被面宽出两三指的白被里从四边挽上来,腿跪在上面,然后在头皮上润润针,便飞针走线起来。我在旁边看了,怀疑这还是不是平日动作有些缓慢的母亲。阳光下,清楚可见她的头发和眉毛上落满了细细的棉花绒毛,似一层初霜,闪着亮儿。这就是儿的娘亲啊!此时,八月的阳光照着母亲,照着老屋,而花喜鹊则在枝头跳来跳去,喳喳叫着,伴着娘哼着的好听的小曲,温馨得有让人想落泪的感觉。如果有邻家婶儿上房,就会打声招呼:“给儿子做棉被哪。”娘立刻就会抬起头来,喜盈盈地回道:“你算猜对了!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听娘那愉悦的口气,就像戏里的花木兰打了胜仗归来一般。 

④新棉被做好后,娘从房上抱下来,放到炕头上。这时,父亲收工回来了,摸摸暄腾腾的被子,风趣地说:“嗬!能把人暖和个跟头。”妹妹从学校回来了,嗅嗅被子,说:“好香的阳光味儿!”弟弟从外面疯跑回来了,一见炕上的新棉被,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上去就翻筋斗。父亲在一旁看了笑眯了眼,娘便举起扫炕用的笤帚在弟弟的屁股上轻轻拍打着:“你个猴崽子。快下来,看给你哥弄脏了。”在一床新棉被面前,一家人高兴得像过年。 

⑤现在已进入冬季了,夜里比前些日子冷了不少。离家在外的我从橱子里搬出娘做的那床新棉被,捂在身上看书。当打开被子的一刹那,母亲味儿、阳光味儿和着家的气息扑面而来。这足足七斤三两的新棉被,如浸透了阳光的云彩一般,一下子将我包裹起来,还未等把身子捂热,心早已经暖暖地醉了。不如何时,两滴热泪滴到了书本上……

小题1:选文使用了     的记叙顺序,叙述了母亲为“我”做棉被的事。(1分)

小题2:第三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下面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娘立刻就会抬起头来,喜盈盈地回道:“你算猜对了!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

小题4:结合选文说说,第5自然段的“醉”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小题5:怎样理解选文中的俗语“秋风凉,娘心慌”?(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