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2009年7月10日,某地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事故死亡35人。该煤矿上年产量3万t,税利65万元,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是110人,企业上年工作日数是300天,这次事故因人身伤亡所支出的费用是680万元,善后处理费用是150万元,财产损失价值达350万元,停产、减产损失价值250万元,资源损失价值35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这起事故的工作损失价值是( )万元。

A.11.4

B.55.2

C.413.64

D.1100

E.1740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工作损失价值的计算。计算公式为:VW=DLM(SD)。式中 VW——工作损失价值(万元);
DL——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死亡一名职工按6000个工作日计算,受伤职工视伤害情况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的附表确定(日);
M——企业上年税利(税金加利润)(万元);
S——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
D——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日)。
即:工作损失价值=一起事故的总损失工作日数×企业上年税利÷(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数)=35×6000×65÷(110×300)=413.64(万元)。

实验题

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句话产生了好奇。为什么用“一般”这个词呢?难道还有例外吗?于是他就对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展开探究。

[猜想与假设] 第一种: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单质; 第二种:钠与硫酸铜反应没有铜单质生成。

[查阅资料] 金属钠性质活泼,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也可以与水反应放出氢气。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实验过程与现象]

实验1: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块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进行观察,发现切面具有银白色光泽,在空气中放置片刻,银白色逐渐变成暗灰色。将其投入烧杯中的蒸馏水里,发现钠块浮在水面,立刻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同时有气体产生。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试液立即变为红色;

实验2: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钠,发现也有气体产生,同时生成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物质析出。 请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金属钠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

(2)分步写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

[实验结论] 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不一定能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反思与评价] 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前面的金属(K、Ca、Na)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跟溶液中的__________反应,生成的碱再跟盐反应。所以它们________(填“能”或“不能”)置换出盐溶液中的金属。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