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教育家告诉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培养人格健全、智慧闪耀的大写的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考虑,我国近年来努力推行素质教育,期待培养“有素质的新一代”。但实践中,素质教育在很多地方被曲解以致走入误区:很多学校将素质教育和音体美教育或业余爱好教育等同起来。他们没有认识到,人之所以为人,首先不在于他有多少才艺,而在于他以一个社会有机组成的个体意识,珍爱自己的生命,懂得和掌握生存之道,做到了这一点,就是以对社会、对他人负责的精神,构筑了一个个健全而坚强的个体。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素质教育不等同于培养个体的才艺,还具有更深层的意义
B.素质教育在实践中变了味,背离了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初衷
C.音体美教育只能培养个体的才艺,对提升其素质帮助不大
D.真正的素质教育在于培养个体健全的人格和生存、生活之道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这段文字通过介绍教育终极目标的论述,引出“素质教育”这个话题。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初衷是好的,但有些地方却误把素质教育和音体美教育或业余爱好教育等同起来,忽略了最根本的人格教育,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是应该被纠正的。A项“更深层的意义”表述过于模糊,没有体现出文段中一再强调的健全人格的培养问题,排除。B项说素质教育在实践中走入了误区,表述过于绝对,文段中说的是“很多地方”,而且走入误区这个事实也不是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排除。C项说明的对象是“音体美教育”,文段的重点在“素质教育”,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D。

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5分)

A.刘备在军师庞统辅佐下,夺取涪城,斩了冷苞之后,与庞统分兵进取雒城;出发前,庞统马失前蹄,刘备让他换乘自己所骑白马;庞统走小路,行至一地势逼窄之处,听说此地名叫“落凤坡”,大惊,急令退军,却被埋伏於此的张任军认作刘备,乱箭射死。

(《三国演义》)

B.麦城孤城难守,关羽弃城而走,途中被孙权伏兵捉住。孙权劝降不成,便杀了关羽。关羽的坐骑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孙权又将它赐给马忠。此马因数日不吃草料而死。

(《三国演义》)

C.为重兴汉室,诸葛亮点兵南征,与南蛮首领孟获斗智斗勇,先后七次擒住孟获。前六次诸葛亮都故意放走孟获,蜀营大将大都理解孔明其中的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到了第七次,诸葛亮驱巨兽破蛮兵,七擒孟获,终于使其心悦诚服,南中于是安定。

(《三国演义》)

D.冯云卿,热衷于公债投机,结果成了吴、杜、赵三巨头形成的攻守同盟的牺牲品。为了“翻身”,他同女儿谈判,决定送女儿给吴荪甫,施展美人计,以从吴荪甫那里获取最新的公债信息。 (《子夜》)E.吴荪甫和赵伯韬当面摊牌,正面交锋,赵伯韬答应贷款给危机中的益中信托公司作为“和解”的条件,暗地里却一步步实施吞并益中公司的计划。              (《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