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构件的内折角位于受拉区,截面高度H=500mm,纵向受拉钢筋为418。设箍筋为HPB235,纵向钢筋为HRB335。
当构件的内折角a=160.0°,箍筋采用双肢箍,箍筋间距为100mm,有28的纵向钢筋伸入混凝土受压区时,则计算每侧增设箍筋的数量最接近()项配置。
A.3×2φ6@100
B.3×2φ8@100
C.2×2φ6@100
D.2×2Φ8@100
(注:3×2Φ6@100表示每侧3根φ6的双肢箍,间距为100mm)
参考答案:A
解析:
截面高度 H=500mm,构件的内折角,a=160.0°
全部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As=1018mm2
未在受压区锚固的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As1=509mm2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300N/mm2;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v=210N/mm2;
未在受压区锚固的纵向受拉钢筋的合力Ns1
Ns1=2fyAs1cos()(《混凝土规范》式10.2.14-1)
Ns1=2×300×509×cos80°=53.026(kN)
全部纵向受拉钢筋的合力的35%:
Ns2=0.7fyAscos()(《混凝土规范》式10.2.14-2)
Ns2=0.7×300×1018×cos80°=37.118(kN)
计算应增设的箍筋面积:Asv
由箍筋承受的纵向受拉钢筋的合力:
Ns=Max{Ns1,Ns2}=53 026N
计算增设箍筋增设的范围
垂直于箍筋方向上的设置范围
实配箍筋:每侧各3×2φ6@100
实配箍筋面积:Asv=339m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