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一个进程在某一时刻的页表如表3-2所示。假定页的大小是1024,存储器按页编址。

表3-2 一个进程某一时刻的页面表

虚页号有效位访问位修改位页框号
01104
11117
2000
31002
4000
51010
(1) 试解释表3-2中的有效位、访问位、修改位,并说明虚地址是如何转换为物理地址的。
(2) 下列虚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值是多少
  • a.1052
  • b.2221
  • c.5499

答案

参考答案:页表是一个特定的数据结构,里面的有效位、访问位、修改位都是表示进程的一些物理状态,如是否在内存,是否被访问过,有没有被修改过。
虚地址与物理地址转换是将虚拟地址除以页块大小,得到的商对应页号,然后查页表得到内存块号,用内存块号乘以页面大小,其结果加上虚拟地址除以页块所得的余数就是对应的物理地址。
(1) 分别为:
·有效位:是否在内存,1表示已经调入内存。
·访问位:最近一段时间有没有访问过。
·修改位:有没有被修改过。若为1,表明修改过,淘汰时必须写回辅存,否则不需要写回。
(2) 对应的虚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值分别是:
a.1052 div 1024=1,1052 mod 1024=28,查页表,可知1页对应的内存块号为7,所以物理地址为7×1024+28=7196。
b.2221 div 1024=2,221 mod 1024=173,由页表知,第2页不在内存,将产生缺页中断。
c.5499 div 1024=5,5499 mod 1024=379,查页表,可知其对应块号为0,所以物理地址为379。

综合题

(25分)新航路开辟开启了人类文明以海洋争夺为中心的“海洋时代”,深刻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海洋时代”的来临——

材料一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1418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太恐惧而被迫返航。

“海洋时代”下的世界——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海洋时代”下的中国——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洋务派是近代中国“海洋意识”较强的阶层,他们呼吁加强海防,开发海洋。

“海洋时代”下史学观念的演变——

材料五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材料六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史学界在世界历史的编纂方面总体上进人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位穿越赤道的航海家是谁?(2分)推动航海家们打破恐惧、挑战海洋的“无形之手”有哪些?(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描述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过程。(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选择了陆地”指的是中国实行了什么政策?(2分)导致中国“选择了陆地”的因素有哪些?(2分)

(4)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四的观点。(2分)

(5)“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2分)“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2分)

(6)按照材料六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5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按照材料六的研究角度,评价航路开辟。(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