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2398亿元,比2001年增长8%。与2001年相比,第一产业达14883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长9.9%,达到52982亿元;第三产业增长率达到7.3%。据统计,去年工业增加值45935亿元,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43202亿元,增长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11亿元,增长8.8%。2002年,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9己,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分别增长13.4%和4.8%。

2002年我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多少( )

A.14.5%

B.51.7%

C.33.7%

D.46.4%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命题提示]
本题考查文字资料的比例问题
[解题要点]
所求比例=2002年第三产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100%

国内生产总值由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组成,第三产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102398-14883-52982=34533亿元,所求比例=34533÷102398×100%=33.7%。故选C。

阅读理解与欣赏

种春风

       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后面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我正戴着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他说:“姑娘,麻烦你帮我取张汇款单。” 

       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寄到哪里?”我问。“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说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多可怜啊!”老人说。

      “骗你呢,大伯。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

       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你说,谁要有活着的办法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

       我抬起头来,打量着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老人叹口气说:“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

       为保险起见,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

       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是300元。我有些震惊,300元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稿子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老人说:“下个月我还要寄,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角有些湿润,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我很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一个买瓶CD香水就要花上千儿八百的女人,是越来越爱自己了,却对他人越来越铁石心肠。

       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2000元,我也要了一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寄去了一点儿钱。老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姑娘,我替她们祖孙俩谢谢你!”

       我连忙摇头。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我才要感谢他,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

       和老人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的温暖。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首歌,但一直不明白,春风怎么可以种?但那天我在风中走着,终于知道,春风是可以种的,(虹莲 有删改)

1.文中句子“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中“遗忘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2.文章中有好几处地方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3.写出文中“我”感情变化的过程。

    (有些嫌恶)→(无可奈何)→(猛然打动)→(             )→(             )

4.文章的标题“种春风一有什么深刻食义?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