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材料的能力、表达能力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资料  经专家鉴定,贵州全省共有病险水库918座,其中,中型22座、小(一)型209座、小(二)型687座,占现有水库总数的47.8%。每年因此影响农田灌溉近10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众多的病险水库凸现水利管理体制“软肋”。大批病险水库不仅没有发挥应有效益,在汛期还时刻威胁着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贵州省水利厅副厅长涂集说,由于受特殊地形、地质条件限制,水库工程规模小、投资大,且大部分水库都建于五六十年代,其坝体建设质量较差,设计洪水标准偏低,年久失修老化严重,这些水库库小坝高,大多位于城镇或村寨上游,一旦溃决失事,将对水库下游造成严重灾害。目前仍有许多水库带病运行,即使是已除险加固的水库,也大多没有经过高洪水位的考验,这给防汛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初步建成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排涝等水利工程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利用和防洪安全保障。但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不清、权责不明,管理单位事企不分、机制不活、管理粗放,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水价偏低等问题导致了大量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积病成险,效益衰减,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贵州省水利厅水管局局长杨春友指出水利部门的调查显示,贵州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重建轻管,重用轻管现象普遍存在,供水水价偏低。大量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运行管理经费严重不足。据普查,全省现有554个小(一)以上水管单位中,全额拨款54个,定额拨款5个,差额拨款56个,自收自支(无拨款)388个。8个中型和43个堤防管理单位现尚无拨款。全省由财政负担的水管单位目前仅有115个,仅占全部水管单位的20.76%,无拨款的水管单位439个,占79.24%。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缺口大。按照国家水利部拟定的维修养护定额标准测算,全省近7000处小(二)型以上的蓄、引、提水利工程,每年约需1.4亿多元维修养护资金,然而,由于财力有限,各级财政投入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经费甚少,与实际所需差距较大。  水管单位内部机构和岗位设置不科学,素质偏低,专业人员严重短缺。据统计,全省水管单位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1.43%,技术力量薄弱。贵州水利工程多处偏僻山区,工作条件差,效益差,基本生活无保障,人员外流十分严重。  水管单位入不敷出。2002年全省小(一)型以上国有水管单位经营收入6009.99万元,支出7430.44万元,收支结余为负1420.45万元,多数工程未提折旧费,实际亏损超过3000万元,95%的水管单位人不敷出,无法进行简单再生产,水管单位该拿的钱没处拿,该收的钱没有收或无法收。据调查,有的水管单位职工最高月工资仅 250元,最低月工资仅有80元,远不及最低生活保障的一半。  水管单位社会保障程度低,职工福利待遇差。80%的水管单位无力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80%的职工未参加社会保险,导致人员流失,职工整体素质偏低,工程管理水平不高,部分工程无人管护或临时聘请当地农民看管,许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已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正常运行。  据介绍,建国以来,贵州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8.9万余处,水利工程每年为全省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供水60多亿立方米,有效灌溉农田67万公顷。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5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答案

参考答案:公共场所装探头安全与隐私如何协调 据报道,2010年前,上海将安装20多万个监控摄像头,全面建立起“社会防控体系”。这一消息引发上海市民议论纷纷——上海有必要装这么多探头吗会不会侵犯广大市民的隐私权为了威慑极少数犯罪分子,就得让广大市民走在马路上浑身不自在吗 任何一项决策产生前,有关部门都要估计它所需要的成本以及可以得到的收益。在安装摄像头这项决策上,可能的收益是提高治安防控能力、打击犯罪能力,有利于维护上海的国际大都市形象。而付出的成本除了安装费外,还有可能涉及到公民的隐私权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市民在公共场所的隐私权虽然比私人空间少,但并不代表没有,有关部门未经同意就“窥见”市民隐私,似有不妥。 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在安装摄像头的地段做上标记,提醒市民在这个地段注意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了市民的知情权,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隐私曝光的可能性。 上海的监控探头安装在银行证券营业场所、商业场所、车站等公共场所,而不是安装在居民的家庭、宿舍或是公共厕所、更衣室等较容易触及市民隐私的场所。所以监控探头的安装只会增加上海市民的安全系数,而不会触及其隐私。 日常生活中,居民的隐私并不会暴露于公共场所。如果市民将隐私暴露于公共场所,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愿的。因为雇公共场所里,每一个人的举动本来就意味着会被众人所看见,那又何必担心给电视机前的监控员看见呢 安装监控探头有利于打击犯罪、严密治安防控体系,增加市民的安全感,何错之有 任何措施的出台,相信都会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权衡轻重问题。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关键地方装上摄像头,对公安部门打击犯罪分子提供了依据,对犯罪分子也有强有力的震慑力,对保护群众在公共场合的各种安全问题和维护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至于说侵犯个人隐私,则有些勉强。第一,没有违反现行法规,第二,既是公共场合,个人的行为自然会受到别人的注视。因此,在利大于弊的情况下,公共场所装探头是比较好的选择。 一些人忧心忡忡,担心以后暴露了隐私。这实在是杞人忧天了。尊重隐私,要看场合。某些场合,例如住宅,那里面有隐私,未经检察院许可,任何人不会支随便查看。街头、商场、车站、教室等公共场所,顾名思义,就是大家可以任意看、任意评头论足的。警方依据法律,对公共场所实行监控,维护社会治安,有利于维护公众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看不出有什么不对。动不动就祭出“隐私”说事,是对“隐私权”的曲解。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安装摄像头这一公共决策的“收益”是明确的,即有利于社会治安防控。而若要使其“净收益”达到最大化,必须要把这一公共决策的成本降到最低。 从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来看,公共决策的总成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决策的外在成本,一是决策成本。 所谓外在成本,是指政府实行公共决策的过程中,一些不特定的社会个体所要承担的成本。外在成本随着公共决策的所需赞同的人数的增加而减少。在极端的情况下,如果公共决策所需的赞同人数为1,独裁者将会按自己的意愿做出抉择,而这种意愿很可能会损害其他个体的利益,因此,其余社会个体将面临最高的外在成本;反之,如果当公共决策所需赞同人数为社会全体人数时,任何社会个体都不需要承担决策的实行而强加给自己的成本负担,故此时外在成本为零。 公共决策总成本的另一部分是决策成本,即决策单位为了不起获得公共决策所需要同意的人数而耗费的成本,它随着所需要同意的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例如,当公共决策只需一个个体做出时,决策成本极低,趋近于零;反之,当公共决策需要全体一致同意时,公共决策耗资最大,成本最高。假如上海市政府在做出安装摄像头这一公共决策时,刻意地把所有市民的意愿都体现在决策之内,这就造成了两方面的成本负担:一方面,为了制定决策所要做的民意调查、举行听证会、组织专家论证等所付出的成本;另一方面,这一理想化的公共决策根本无法做出,就算可以做出,其成本也将趋向无穷大。 由此可见,公共决策总成本的两大组成部分即外部成本和决策是想到矛盾的,这是公共决策的一个内在悖论。但是,如果能够在这两者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则决策总成本就可降到最低。这就需要决策部门制定决策的艺术和智慧。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