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材料的能力、表达能力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资料  经专家鉴定,贵州全省共有病险水库918座,其中,中型22座、小(一)型209座、小(二)型687座,占现有水库总数的47.8%。每年因此影响农田灌溉近10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众多的病险水库凸现水利管理体制“软肋”。大批病险水库不仅没有发挥应有效益,在汛期还时刻威胁着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贵州省水利厅副厅长涂集说,由于受特殊地形、地质条件限制,水库工程规模小、投资大,且大部分水库都建于五六十年代,其坝体建设质量较差,设计洪水标准偏低,年久失修老化严重,这些水库库小坝高,大多位于城镇或村寨上游,一旦溃决失事,将对水库下游造成严重灾害。目前仍有许多水库带病运行,即使是已除险加固的水库,也大多没有经过高洪水位的考验,这给防汛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初步建成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排涝等水利工程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利用和防洪安全保障。但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不清、权责不明,管理单位事企不分、机制不活、管理粗放,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水价偏低等问题导致了大量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积病成险,效益衰减,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贵州省水利厅水管局局长杨春友指出水利部门的调查显示,贵州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重建轻管,重用轻管现象普遍存在,供水水价偏低。大量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运行管理经费严重不足。据普查,全省现有554个小(一)以上水管单位中,全额拨款54个,定额拨款5个,差额拨款56个,自收自支(无拨款)388个。8个中型和43个堤防管理单位现尚无拨款。全省由财政负担的水管单位目前仅有115个,仅占全部水管单位的20.76%,无拨款的水管单位439个,占79.24%。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缺口大。按照国家水利部拟定的维修养护定额标准测算,全省近7000处小(二)型以上的蓄、引、提水利工程,每年约需1.4亿多元维修养护资金,然而,由于财力有限,各级财政投入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经费甚少,与实际所需差距较大。  水管单位内部机构和岗位设置不科学,素质偏低,专业人员严重短缺。据统计,全省水管单位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1.43%,技术力量薄弱。贵州水利工程多处偏僻山区,工作条件差,效益差,基本生活无保障,人员外流十分严重。  水管单位入不敷出。2002年全省小(一)型以上国有水管单位经营收入6009.99万元,支出7430.44万元,收支结余为负1420.45万元,多数工程未提折旧费,实际亏损超过3000万元,95%的水管单位人不敷出,无法进行简单再生产,水管单位该拿的钱没处拿,该收的钱没有收或无法收。据调查,有的水管单位职工最高月工资仅 250元,最低月工资仅有80元,远不及最低生活保障的一半。  水管单位社会保障程度低,职工福利待遇差。80%的水管单位无力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80%的职工未参加社会保险,导致人员流失,职工整体素质偏低,工程管理水平不高,部分工程无人管护或临时聘请当地农民看管,许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已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正常运行。  据介绍,建国以来,贵州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8.9万余处,水利工程每年为全省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供水60多亿立方米,有效灌溉农田67万公顷。

就给定资料,自选某一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答案

参考答案:我国技术工人缺乏状况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人力资源市场上是供多求少,大量的求职者难以找到工作,但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却感到招不到所需人员,特别是具有熟练技术的工人。据报道,一些企业甚至以年薪20万、30万的待遇招聘高级技术工人。我国劳动力如此丰富,为什么会缺乏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呢 一、技术工人状况分析 所谓技术工人是指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能力、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熟练工人。目前,我国企业的技术工人状况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1.量多质低。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的技术工人总量较多,但其整体素质较差,很多技术工人虚有其名,不能满足企业使用先进技术,生产高技术含量产品的需要。据 2003年对四川境内随机抽中的10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2003年末100家企业共有150636名在岗职工,其中技术工人82532人,占54.8%。从总量上看并不少,但素质较高、能适应技术改进的却不多。调查中的100家企业中,有60%的企业当时的主要生产设备技术较先进,有 50%的企业当时的主要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但91%的企业表示其技术工人的技术能力不能完全胜任企业引进高新技术或进行技术改造的任务。 2.私营企业技术工人状况较差。对这100家抽中企业的调查显示,各登记注册类型中,私营企业的技术工人技术等级最低,技术等级全部是中级工及以下水平,而从总体上看,中级工及以下水平的技术工人只占68.5%,文化水平最低,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了83.3%,比总体水平高45.3个百分点。然而,私营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却很迫切,平常所讲技术工人缺乏,高薪请不到技术工人的企业,多数讲的就是私营企业。 3.人员流失严重。一些地区、一些企业发展较差,缺乏有效的留住技术工人的手段,以致其流失严重。对抽中的10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2000至2003年三年时间里,调查企业平均每年流失技术工人2224人,占年末技术工人平均在岗人数的3%。而且流失的人员素质高、作用突出,在流失的技术工人中,关键岗位人员达506人,占19.2%;具备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达589人,占22.4%。调查显示,收入低、发展机会少、住房条件差是造成企业技术工人外流的三个主要因素。与技术工人流失形成对比的是企业的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并不大。以 2003年为例,调查企业全年共引进各类技术工人784人,不到当年技术工人流失人数的三分之一,且大部分引进工人只具备中级工以下职业资格。 4.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是关键。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工人也较多,但缺乏适应技术更新、产品创新的技术工人,而且所流失的技术工人也往往是一些处于关键岗位、拥有较高级别的技术工人。因此,所谓缺乏技术工人的关键体现在缺乏真正懂技术、勇于创新的技术工人,特别是一些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高级技术工人。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和深化阶段,产品和技术更新日益加快,正在成长为世界的制造中心,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二、技术工人缺乏的原因分析 所谓技术工人缺乏,是指技术工人的供给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该现象近年来凸显出来,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优秀的技术工人之所以远远不能满足形势的发展,其原因主要在于: 1.市场需求快速增加。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较多地体现在产品数量的增加,而开发新产品、高质量的产品较少,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不高,甚至有的不需要什么技术,因而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支持下,并没有感到缺乏技术工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不断融入经济全球一体化,我国进入了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全球的“制造中心”——小到打火机,大到家用电器,这就需要我们快速生产出大量的新产品及高质量的产品,以满足全球市场的需要,从而需要大量的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这与我国目前技术工人数量与质量现状有较大的差距,即是说较缺乏能够达到生产要求的各类技术工人。 2.逐渐重视技术工人的作用。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一般是根据学历和职称来评价人才,并将其作为选拔、确定待遇的重要依据,而没有将技术工人当作人才,或者说较重要的人才,没有认识到技术工人的重要性。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一些民营企业对人才有自己的看法,多数认为自己需要的,且对本单位贡献较大的就是人才,而不一定需要多高的学历,或多高的职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民营企业家要对自己的投资负责,面临的压力一般较国有企业经营者大,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产品,这就需要技术工人,特别是一些掌握关键技术的工人。 3.现在的技术工人与市场需求有差距。目前,对技术工人的评定与人才的评定一样,更多地是看其学历和资历,因而经常会有资历深、技能差的高级工。这显然与市场的需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按现行的技术工人评定标准,我国拥有的高级技术工人也并不少,而且很多国有企业的高级技术工人的待遇也不高,而一些民营企业标出20~30万年薪请不到所需高级技工,其原因就是现在很多的高级技术工人并没有应该有的技术水平,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4.缺乏培养技术工人的环境。长期以来,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技术工人不是通过市场获得的,而是来自于计划的配置,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特征。其来源一是学校毕业的学生,二是社会公招,三是本单位职工的待业子女。他们往往没有(或者只有较小的)竞争岗位的压力,从而没有太多的追求技术能力的动力。而公有制单位使用技术工人缺乏较好的制度保障更使得技术工人难以成长。 技术工人地位难提高。长期以来,我们使用的人才标准是,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初级及以上职称者为人才。在一个企业里,技术工人的身份就是工人,一般也称不上人才,当不上干部,其身份、地位,及待遇也就较差,因而人们大多不愿当工人,即使做了工人,一些有“志气”的人也不愿静心钻研业务,长久干下去,而是想办法去当干部。 因此,在传统人才标准影响下,整个社会都较轻视技术工人,以及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以致人们普遍缺乏当技术工人,甚至高级技术工人的动力,培养技术工人也就无从谈起。 对技术工人的分配不公平。长期以来,特别是我国国有单位对劳动者的分配表面上讲的是按劳分配,实际上由于某些原因影响却更多地体现于按行业、单位分配。目前我们所谓“效益”较好的一些行业,如证券、税务、银行、电力等的职工待遇普通较社会平均水平高,然而,他们很多人的好待遇并不是因为掌握了多高、多特殊的技术,而是因为他们处于这个行业,或者这个单位。据报道,上海某证券公司一打字员某年的收入高达10万,他却仍嫌少,原因是跟他一起工作的人比他拿得多。在这种实际情况下,多数人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与其潜心钻研技术,还不如想方设法地去找个好行业、好单位。 目前,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内部仍然没有建立起与市场接轨的分配制度,其分配制度改革严重滞后,以人定薪,吃“大锅饭”的状况与十年前相比变化不大。在这样一种平均主义的制度下,干好干坏差不多,显然不能有效激励技术工人积极钻研技术。 因此,目前的分配制度使得我国技术工人缺乏钻研技术的动力,从而难以培养出适应技术变革、产品更新的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技术工人,更难以培养出掌握高、精、尖技术的高级技术工人,也就造成了目前技术工人严重缺乏的局面。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技术工人的现状不容乐观,各级政府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并根据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出台相应政策,对技术工人的培养给予积极引导,尽快缓解技术工人供求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为我国的生产和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持和推动。

名词解释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