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乡镇企业20××年12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均不考虑相关税费):
(1)12月2日,购入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价款2000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2)12月6日,购入原材料一批,价款80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未付。
(3)12月10日,获得深海公司投资180000元,存入银行。
(4)12月15日,用银行存款支付6日所购原材料的价款60000元。
(5)12月20日,向银行借入期限为9个月的借款300000元并存入银行。
(6)12月21日,用盈余公积500000元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7)12月23日,用现金支付水电费4000元。
(8)12月26日,提取现金20000元。
(9)12月28日,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60000元。
(10)12月30日,分配工人工资10000元,其中生产工人工资8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2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答案

参考答案:固定资产 2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
(2)借:原材料 80000
贷:应付账款 80000
(3)借:银行存款 180000
贷:实收资本—深海公司 180000
(4)借:应付账款 6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0
(5)借:银行存款 300000
贷:短期借款 300000
(6)借:盈余公积 500000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500000
(7)借:管理费用 4000
贷:库存现金4000
(8)借:库存现金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9)借:生产成本 60000
贷:原材料 60000
(10)借:生产成本 8000
管理费用 2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0000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990年以后,辽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了一个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过程,其变动轨迹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1994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率由1.85扩大到2.14,收入绝对差额由714元扩大到1624元。第二阶段1995-1998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短暂回落。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率由2.1下降到1.79,收入绝对差额扩大的势头得到遏制,仅由1935元增加到2037元。第三阶段1999-2007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率由1.96再度扩大到2.58,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额由2398元扩大到7527元。
城乡居民收入比率变化轨迹与我国城乡改革的进程基本吻合。90年代以后,国家改革的重心逐步转向城镇,随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城镇居民工资水平得到大幅度增长。1990-1994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5%,快于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2.6个百分点,致使城乡居民收入比率扩大。在1995-1998年期间,国家连续两次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农民纯收入高速增长,增长速度达到16%,快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5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比率连续4年下降。1999-2003年,由于种养效益低、收入来源单一、负担沉重等原因,农民增收进入最困难时期,其中1999年和2000年,农民收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2004年以后,得益于国家一系列支持农民增收的重大政策,农民收入增速回升,但仍未改变慢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状况。在1999-2007年期间,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为7.1%,慢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4.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上升至2.5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1990年以后,辽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加大,到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额已经扩大到7527元
②2004年以后,农民收入增速的回升得益于国家一系列支持农民增收的重大政策
③1990-2007年辽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都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A.仅①②
B.仅①③
C.仅②③
D.仅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