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1998年3月,人们渴盼已久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终于出台,国务院15个部门被撤消,同时另组4个新部门,国务院从原有40个部门减为29个。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是这次改革的目标,这被认为是一场革命。改革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机关干部编制总数“减少一半”,而这场由国务院带头的改革,最终将把全国的党政机关干部减掉400万人。对这项改革,今年35岁、拥有文学学士学位、两年前被提拔为副处长的王旭东“打心眼里赞成”,他认为“早就该改了”。可是谈到自己今后的出路,他却缄口不言,仿佛成竹在胸,也像是茫然无措。
“观望,等待,继续做好手头的工作是目前多数人的心态。”原国内贸易部的金莹说,“虽然明确的编制尚未下来,但按‘以责定编’的原则,编制最多不会超过300人,尽管如此,也没人上蹿下跳地找人找单位。”
因达成共识而产生的平静是改革能顺利进行的保障,多数人表示关注改革,支持改革,当改革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表现出较强的全局观念。对某国家机关青年干部的调查显示,69%的青年目前最关注的问题是机构改革,有95%的青年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入,非常有必要进行机构改革。问卷中,“当国家出台的改革措施触及本人利益时”,选择“只要对国家大局有利就支持”的占60%,而选择“只要个人吃亏就反对”、“只有给个人带来好处才支持”的只占2%。许多青年认为,如果为了改革的需要,失去一些自己的既得利益,也是值得的。因为,改革最终受益的还是青年。
平静里还包含有恋恋不舍和无可奈何。调查显示,明确提出想到企业事业单位的只占2%,某部某司在民意测验中,竟没有一个人愿意报名到企业去。65%的青年更愿意继续留在部机关。对刚刚通过各大部委公务员考试进入机关的年轻人而言,留在机关当然是首选之路;而对另外的人而言,令他们难以估计的原因很多:喜欢并适应机关工作;机关工作相对稳定;希望机构改革后,公务员的工资、福利等方面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还有一个令人留恋但不曾提起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国家大机关”的工作带给个人心理上的满足感。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各部委机关青年的情绪比较稳定而且平和,但不同层次、不同经历的青年,有着不同的想法。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员分流,人们心态各异。调查表明,学历在本科以上、年龄不超过30岁、在部里工作时间短、专业技术知识运用自如的人对自己信心十足。有31%的青年对自己的转岗没有把握。其中,40%的处级干部对自己没信心。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给我安排满意的工作是理所当然的”,对自身素质缺乏准确的评价。他们“无所谓的观望”里延续了某些旧日作风,演绎着“大锅饭”思想的最新版本。
无论达观还是谨慎,调查表明,机构改革中让人感受颇深的是“知识才是本钱,年轻只是优势”。但无论如何,在这轻微或剧烈的疼痛中,每个人都深切地体会到社会前进的步伐,而能否跟上要仰仗的是自己。

根据本文,国务院有多少部门要被撤销

A.15个
B.4个
C.40个
D.29个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见文章第一段。

阅读理解与欣赏

现代文大阅读

愁 乡 石

张晓风

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别。

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尤其是看到这种碧入波心的、急速涨潮的海。这种向正前方望去直对着上海的海。

“只有四百五十海里。”他们说。

我不知道四百五十海里有多远,也许比银河还迢遥吧?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像历史上的镐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那样让人牵起一种又凄凉又悲怆的心境。我们面海而立,在浪花与浪花之间追想多柳的长安与多荷的金陵,我的乡愁遂变得又剧烈又模糊。

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鴃①。

有两三个人影徘徊在柔软的沙滩上,拣着五彩的贝壳。那些炫人的小东西像繁花一样地开在白沙滩上,给发现的人一种难言的惊喜。而我站在那里,无法让悲激的心怀去适应一地的色彩。

蓦然间,沁凉的浪打在我的脚下,我没有料到那一下冲撞竟有那么裂人心魄。想着海水所来的方向,想着上海某一个不知名的滩头,我便有一种嚎哭的冲动。而哪里是我们可以恸哭的秦廷?哪里是申包胥可以流七日泪水的地方?②此处是异国,异国寂凉的海滩。

他们叫这一片海为中国海,世上再没有另一个海有这样美丽沉郁的名字了。小时候曾经多么神往于爱琴海,多么迷醉于想像中那抹灿烂的晚霞,而现在,在这个无奈的多风的下午,我只剩下一个爱情,爱我自己国家的名字,爱这个蓝得近乎哀愁的中国海。

而一个中国人站在中国海的沙滩上遥望中国,这是一个怎样咸涩的下午!

海水在远处澎湃,海水在近处澎湃,海水徒然地冲刷着这个古老民族的羞耻。

那些岛上的人很幸福地过着他们的日子,他们在历史上从来不曾辉煌过,所以他们不必痛心,他们没有骄傲过,所以无须悲哀。他们那样坦然地说着日本话、给小孩子起日本名字,在国民学校旗杆上竖着别人的太阳旗,他们那样怡然地顶着东西、唱着歌,走在美国人为他们铺的柏油马路上。

他们有他们的快乐。那种快乐是我们永远不会有也不屑有的。我们所有的只是超载的乡愁,只是世家子弟的那份茕独。

海浪冲逼而来,在阳光下亮着残忍的光芒。海雨天风,不放过旅人的悲思。我们向哪里去躲避?我们向哪里去遗忘?

小圆石在不绝的浪涛中颠簸着,灰白的色调让人想起流浪的霜鬓。我拣了几个,包在手绢里,我的臂膀遂有着十分沉重的感觉。

灰色的小圆石一共是七块,雕琢它们的是中国海的浪花,是来自上海的潮汐,日日夜夜,它们听着遥远的消息,把七块小石转动着,它们便发出琅然的声音,那声音里有着一种神秘的回响,呢喃着这个世纪最大的悲剧。在流浪的岁月里我们一无所有,而今,我却有了它们。我们的命运多少有些类似,我们都生活在岛上,都曾日夜凝望着一个方向。

“愁乡石!”我说,我知道这必是它的名字,它决不会再有其他的名字。

我慢慢地走回去,鹅库玛的海水在我背后蓝得叫人崩溃,我一步一步艰难地摆脱它。而手绢里的愁乡石响着,响着久违的乡音。

最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鴃.

愁乡石响着,响一片久违的乡音。

后记:鹅库玛系冲绳岛③极北端之海滩,多有异石悲风。西人设基督教华语电台于斯,以其面对上海及广大的内陆地域。余今秋曾往一游,去国十八年,虽望乡亦情怯矣。是日徘徊低吟,黯然久之。                                       一九六八年

注①啼鴃,即“鶗鴂”,杜鹃鸟。阮籍诗句有“鸣雁飞南征,鶗鴂发哀音”。②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他为请秦王发兵救楚,在秦廷痛哭七昼夜,终于感动秦王。他的爱国精神为后人所景仰。③冲绳,史称“琉球”,明清时为中国的属邦。甲午战争后为日本占有,二战后美军于此建立军事基地。

16.(1)作者写海,有时从感觉下笔,比如“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试从文中再找两例这样写海的句子。(2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像历史上的镐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2分)

17.文章前后两次说“最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鴃”,请从文章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说明其作用。(6分)

_______

18.作者为什么把那七块灰色的小圆石叫“愁乡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在文中把自己(“我们”)分别跟两种人进行了比较,请找出这两组比较;并分析

“我”(“我们”)和他们的不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