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三)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我的老师、武汉大学教授李格非先生年届八十,德高学硕,知识界多尊称他“我们的格老”。他担任《汉语大字典》常务副主编,主持编纂工作十又五年,确实是□。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十载铅椠虫鱼,一片寒毡,埋头修纂”,“不为利锁名牵,不省疾疚淹缠。编摩愍悟,呕出心肝一片丹”(《增字锦堂月曲·编纂抒怀》)。我曾亲见格老推敲例句十分辛苦,忍不住劝他:“您成竹在胸,资料卡片又那么丰富,可以手到拈来,例句只要证明释义就行,何必尽善尽美”格老正色答到:“同样解释一个“把”字,林语堂的例子是‘把人杀死,把钱抢走’,我的例子是‘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善恶分明白不待言,但佳者得之不易。”又说:“□,著书立说者岂可轻忽!”
格老业余喜撰对联,认为可以寄托性情,不必以雕虫小技视之。一日,他想起唐朝娄师德逆来顺受、忍辱负重的故事:人家把口水吐在其脸上,擦也不擦,让他自己干去;能够喝下五斗老醋,肚量亦自不凡。格老就用“唾面白干鼻吸五斗醋”为初句,反复推敲对句。一位才子对以“掉头不顾耳听万松声”,可说气象恢弘,对仗工稳熨帖。但格老以为潇洒有余,谦诚不足。他宁愿声律小疵,对以“虚怀好学心念一字经”。“一字经”用的是“荀子·劝学旷用心一也”、“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的典故。格老安贫乐道,不完全赞成《论语》上“居无求安,食无求饱”和《礼记》上“富润屋,德润身”的说法。略加增删,集成一幅佳联:“居无求安食求饱,”于此可见先生襟怀。我久为人师,最苦不过的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聪明好学的令人愉悦,反之使人头痛,这大概也是常情。一日与格老讲论此事,先生略一沉吟,说起他在成都的一件往事:某一工艺作坊竟以最不起眼的树根老藤雕刻嫁接为绝妙盆景,令人叹为观止。老人应嘱撰题一联:“天生我才必有用,世无朽木不可雕。”店主十分感激,我听后也是深受启发。
先生忙余小憩,爱听京戏,并能清唱,自得其乐。曾观赏某名家演艺,十分佩服其做工老到,功力深厚。但随后又万分惋惜他有一处败笔。原来这是一幕悲剧,那位艺术家随意表演出一个惟妙惟肖的抽烟动作,嘴唇一张一合特别招摇,惹得观众忍俊不禁,但同时全然破坏了悲壮气氛。格老因此告诫:“有些人运思作文,全不顾通篇情调意境,一味在丽辞佳句上施才逞能,正与此一般无异。”这不禁使我检讨起多年前的一段往事:我的家乡生产队死了耕牛,托我写一份贷款买牛的申请,我煞费苦心,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中有一句“牛乃耕者之本”,当时颇引为得意。不料一识字老农事先已写好了申请,也来让我润色,那纸上径直写道:“我们队耕牛死了,眼下青黄不接,申请贷款五百买牛,秋后一定偿还。”我霎时羞愧得无地自容。格老对此感喟再三,说,这正如鲁迅先生告诫过的,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啊!

依次填入第一自然段两个方框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劳苦功高 扬善惩恶

B.苦心孤诣 潜移默化

C.煞费苦心 明理去非

D.用心良苦 耳濡目染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 依次填入第一自然段两个方框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劳苦功高、扬善惩恶。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2008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案件76486件,其中立案查处案件58879件;案件总值27418万元,罚没金额16289万元。
从案件涉及的品种看,查处酒类案件8284件,饮料饮品案件7152件,奶制品案件5815件,粮食及其制品案件5797件,肉类及其制品案件3787件,糕点案件34.51件,蔬菜、水果案件2273件,调味品(烹调佐料)案件2195件,食用油脂案件1639件,保健食品案件1633件,豆制品案件1449件,月饼案件1190件,水产品及其制品案案件1032件,腌制食品案件1005件。
从案件的案值看,在立案查处的案件中,绝大多数为案值在5万元以下案件,共查处58251件;5~10万元案件373件,10~30万元案件187件,30~100万元案件55件,100万元以上案件13件。
从违法主体看,违法主体为个体工商户的案件所占比重最大,共查处44983件,占立案查处案件总数的76.40%;查处自然人案件8033件,公司案件2595件,私营企业案件1367件,集体企业案件402件,股份合作企业案件201件,国有企业案件104件,外商投资企业案件55件。
分地区看,查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案件数位于前10位的是:河南12593件,辽宁6897件,广东6242件,浙江5255件,湖北4251件,四川4092件,甘肃4085件,福建3025件,贵州2549件,江苏2498件。

2008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案件件数比较中,下列关于违法主体排列正确的是( )。

A.公司>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

B.集体企业>国有企业>公司

C.个体工商户>国有企业>私营企业

D.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外商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