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试述常见异常步态的临床表现。

答案

参考答案:(1)下肢长度不等。
两腿下肢长度相差2.5cm以上者,呈现健侧肩抬高,患侧肩下垂。患侧骨盆下降致代偿性健侧髋、膝过度屈曲、踝关节背伸加大。如短缩超过4cm,患肢用足尖着地行走代偿。
(2)下肢关节挛缩强直。
髋关节挛缩强直者,骨盆、躯干常出现代偿性腰椎过伸,骨盆过度前倾。膝关节屈曲挛缩强直者如挛缩小于30°,仅在快速行走时出现跛行。如挛缩超过30°,正常速度、慢速就出现跛行,表现为患腿缩短的异常步态。如膝关节伸展挛缩,患腿相对变长,摆动时可见髋外展同时伴骨盆上提。踝关节跖屈挛缩和马蹄足畸形者,出现的是跨越步态,摆动时髋、膝过度屈曲。
(3)疼痛性步态。
一侧下肢因疼痛以避免患侧下肢负重出现的步态。表现为患侧站立相缩短,健侧摆动加快,出现短促步。脊柱尤其是腰椎疼痛者,出现步态缓慢对称,采用小步行走,避免过多承受重力震荡;髋关节疼痛者,患侧负重时患肩下沉,躯于向站立腿倾斜,小步行走,避免足跟着地;膝关节疼痛者,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以足尖着地行走。
(4)上运动神经元病损步态。
常出现在脑卒中后,采用下肢伸肌协同作用行走的患者,出现患侧髋关节伸展、内旋,膝关节伸展,踝、足趾跖屈,足内翻。在步行周期摆动时,患侧膝关节不能自主屈曲,使患侧下肢长度相对变长,以髋外展、骨盆上提代偿而出现划圈步态。站立相,足跟不能用力蹬地,推动身体向前的运动困难。行走时,也出现患侧上肢的屈曲协同反应。脑性瘫痪的儿童由于髋内收肌痉挛,双膝内侧常靠近,双足尖着地,呈现剪刀步态;基底神经核病变者,如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站立时腰椎、髋、膝关节屈曲,行走开始时呈踌躇步态,第一步起步困难,迈步后初期行走缓慢,逐渐行走速度加快,呈慌张步态或前冲步态;两侧小脑半球病变,站立时基底增宽,双下肢分开,上肢常向水平方向或前后摇晃。当转移体位时,不稳更为明显,患者为了保持平衡则上肢外展以免摔倒,行走时由于头及躯干摇晃明显,故不能走直线,常常向侧方倾斜,这种步态称为蹒跚步态或醉汉步态。
(5)下运动神经元病损步态。
臀大肌无力时,常表现患侧足跟着地后,躯干和骨盆后倾,膝关节完全伸展,出现臀伸肌步态。臀中肌无力时,出现患侧控制骨盆能力下降,而出现健侧的骨盆下垂和髋关节向外突出表现为鸭步步态。股四头肌无力时,不能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当足跟着地前和着地时,膝关节被动伸展,使躯干向前倾斜。另外,不能加速行走。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足背屈肌无力时,表现站立相后蹬力量减弱,常使足跟不能离地。当着地时,全脚掌着地,伴有啪嗒声。摆动相患足下垂,髋、膝过度屈曲呈乖足步态。

写作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