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一个实验中测定记忆次数对无意义单词的识记效果,自变量是每个项目被记忆的次数(1次、5次或10次),另外还想比较记忆方法的差异(拼读和抄写)。请分别采用设计进行实验,并说明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选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说明。
参考答案:(1)研究的题目:记忆次数及其方式对无意义单词识记的影响
(2)研究假设:
记忆次数对无意义单词的识记有显著的主效应;
记忆方式对无意义单词的识记有显著的主效应;
记忆次数与方式之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3)实验设计
根据实验要求,可以采用混合设计:3(记忆1次、5次与10次)X2(拼读与抄写),其中记忆次数为组内变量,记忆方式为组间变量。
①自变量
a.记忆次数:分别为记忆1次、5次与10次。
b。记忆方式:拼读和抄写,拼读要求被试大声地读出来,抄写要求被试不能发声,而是快速地把屏幕上的无意义单词抄下来(每个单词后面都跟着一个数字,作为抄写的遍数,抄写纸上有格子,每个单词抄在独立的一张纸片上,防止回视)。
因变量:诵读或抄写完成之后,进行再认测验,其再认成绩,作为因变量。具体做法是:每次在屏幕上出现4个无意义单词,请被试判断那个刚才所学过的单词,其中只有一个是学过的,其他的都是相似但不相同的无意义单词,统计被试正确选择的个数。
②额外变量及其控制
除去基本的环境条件、被试随机性、主试实验程序等控制外,还需控制无意义单词的长度、呈现顺序(详见实验程序)等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
③被试的取样与实验安排(可以列表的形式)
被试为在校大学生60名,要求:男女各半,年龄18~23岁,普通话语言背景,视力或矫正视力1.0以上,右利手,以前没有参加过此类实验。
被试分配;随机分配被试进行拼读或抄写,各30名。
④实验材料
编制无意义单词30个,就是“假词”。
例如“shatery”、“mitypor”。每个“单词”字母为7个。均为辅音开头,包含的音节数为2~3个。
其中分别随机各有10个被试拼读或抄写次数为1次、5次或10次。
(4)实验程序
先请被试填写被试单,看是否符合实验条件,同时记录被试信息。
坐在计算机前,给被试讲明实验程序(注意不要告知被试实验目的),并请被试进行联系实验操作,屏幕上呈现一个单词,单词旁边出现一个数字(为1、5或10),请被试根据数字标定的次数进行读或者写(告诉被试规范的操作方式),完成后按键(以每拼读或抄写一次需要5s计算,最长不能比总长度长10s,过了这个时间就自动转入下一个),出现第二个单词。
正式实验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学习阶段(大约20min),每个被试分别拼读或抄写。
每次呈现一个单词,单词旁边呈现一个数字,被试根据数字标定的次数进行读或者写,完成后按键,出现第二个单词(以每拼读或抄写一次需要5 s计算,最长不能比总长度长10s,过了这个时间就自动转入下一个)。
30个单词中分别随机各有10个被试拼读或抄写次数为1次、5次或10次。
30个实验,中途被试完成一半之后,可休息2min,直到结束。
阶段二:测验阶段
学习完毕之后,要求被试参加一项15min的算术测验,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口算问题。
进入测验,被试坐在计算机前。每次在屏幕上出现4个无意义单词,请被试判断那个刚才所学过的单词,其中只有一个是学过的,其他的都是相似但不相同的无意义单词,统计被试正确选择的个数,时间为10min。
(5)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根据所得的两个组的数据分别计算各自记忆的正确判断数,进行2×3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
主要公式为
[*]
SSAB=SSb-SSA-SSB
SSe=SSt-SSb-SSr(此处被试问为SSr1+SSr2)
方差分析表为
来源
单项选择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