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四、

时文三弊

刘 征

①章学诚写过《古文十弊》。讲弊,一下子就是十条,据说颇中要害,但今天看来已是恍如隔世了。
②今天怎么样呢似乎于相当完美之中也并非无弊可言。但要写出章学诚那样的文章来,非研究文章学的大手笔不可,我只是姑妄言之,如果听起来不大在行,只当是天上的野鸭子,飞过去也就算了。
③话说时文之弊,其弊有三。
④一是长。衣服如果合体,本无所谓长短。文章也是这样。可是多年来屡有人呼吁“短些”,可见文章里很有些矮子穿长衣服的。无奈呼吁归呼吁,文章的不适宜的长却越来越不适宜地长起来。短篇变中篇,中篇变长篇,且不光小说界流行这种“巨人症”。要说用洋洋的文字写区区的内容是为了捞稿费,未必公平。作者缺乏惜墨如金的观念也许是更普遍的原因。惜墨,其实是惜时。读者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忙碌。爱惜他们那金子一样宝贵的时间,是文人应有的职业道德。
⑤二是空。空无一物的文章也不多见,“半空儿”可真不少。老年间的冬天,北京的小胡同里叫卖一种价钱很便宜的炒花生,叫“半空儿”,全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瘪子。说没仁儿,有一点;说有仁儿,瘦得可怜,使你越吃越不满足,终于不无惋惜地丢开。有些文章很像这种“半空儿”。空在哪里空在缺乏深厚的生活基础,或者缺乏来自调查研究的真知灼见,任意编造的情节,想当然的见解,几乎一阵清风就吹得一无所有。咀嚼这样的“半空儿”,也是越吃越不满足,终于不无惋惜地废书而叹:可怜无补费精神。
⑥三是涩。读起来疙里疙瘩,感到嘴皮子吃力;顺文索解,感到云山雾罩,似懂非懂。有人称这种文章为“朦胧文”,我说不是“朦胧”是“生涩”,读起来如同啃生柿子,涩得缩不进舌头。
⑦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恰当地或者不必要地使用一些新名词,并以此相竞,似乎只有这样才算得时髦。语言不断吸收新名词,是正常现象,不能一律反对。但是,用普通话本来可以表达清楚的意思,偏是改用难懂的新名词来表述,反而闹得人糊涂起来,我以为大可不必。比如“感到饥饿”,不必说成“收到了消化系统内在知觉发出的食物匮乏的反馈信息”;“吃饭”,不必说成“使营养物质从人体自身的外部向内部渗漏”。自然,吃饱了饭要“赏花”,也不必说成“调动自身的感知力、理解力和想象力,使视觉内在的审美能力与植物的生殖器官的外延部分的关紧密地亲和”。
⑧话又说回来,要是有人将我一军,说“你讲这弊那弊,请你写一篇无弊的文章看看”,我只有弃甲曳兵而走。文章要写得又短又充实又明白晓畅是不容易的。我无意苛求于作者,只是希望引起注意,如果认为应该注意的话。

简述本文的结构特点。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三个方面: 一、引论(第①~②段),由章学诚的《古文十弊》引出时文之弊有三的话题; 二、本论(第③~⑦段),论述时文三弊,从并列的三个方面,论述其现象、危害及原因; 三、结论(第⑧段)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周花花经营刺绣店多年,一直不温不火。为了吸引更多顾客,周花花决定扩大规模,因为资金不足,遂向其好友王琪琪借款150万元,以店中珍宝苏绣大师的作品《仕女蹴鞠图》作为抵押物,《仕女蹴踘图》仍放在周花花店中。周花花又向大哥周草草借款150万元,没有任何担保。扩大规模后刺绣店生意并没有多少起色,周花花到期无力偿还借款,王琪琪与周草草遂一同向法院起诉了周花花。

经过审理,周花花与王琪琪的质押借款合同有效,周花花与周草草的借款合同有效,周花花确实无力还款,于是法院分别作出下列两个判决:一、判决《仕女蹴鞠图》归王琪琪所有以抵偿150万元借款;二、判决周花花一年内偿还周草草150万元借款。

判决生效后,周花花未在期限内移交《仕女蹴鞠图》给王琪琪,王琪琪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案外人李飞飞向法院提出口头异议,声称该《仕女蹴鞠图》是自己的,周花花无权抵押。并称是周花花向李飞飞借来吸引顾客的,周花花因此还支付了5万元的使用费,双方约定周花花除将《仕女蹴踘图》放在店中观赏外不得挪作他用,造成损失要赔偿。

一年后,周花花也未偿还周草草的借款,周草草因此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法院扣押了周花花刺绣店中多幅作品,案外人张书书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声称其中的《父亲》归自己所有,要求法院解除扣押,并称是自己借给周花花装点门面用的,双方约定借用两年,使用费10万,周花花不得处分该幅《父亲》,损坏要赔偿。

案外人执行标的异议与第1问的“两种途径”关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