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说明]
下面的流程图说明的是图的深度遍历。它的基本思想是:以图中某一结点作为当前结点,然后进行以下过程:(1)处理或输出当前结点,并记录当前结点的查访标志。(2)若当前结点有后件结点,则取第一个后件结点。若该后件结点未被查访过,则以该后件结点为当前结点用深度遍历法进行查访。


注:定义深度遍历函数为:dfs(head, k, mark); 其中,head指向图中的第一个结点,mark[]为标记数组,k用来动态存储图中的结点号。
下面给出单链表中结点结构和顺序存储空间中结点的结构:
struct node /*单链表中结点结构*/
int num; /*图中结点编号*/
int val; /*求值函数*/
struct node *next; /*指针域*/
;
struct gpnode /*顺序存储空间中结点结构*/
char data; /*结点值*/
(5) *link; /*指针域*/
;
[问题]
将流程图及程序中的(1)~(5)处补充完整。

答案

参考答案:struct node;

解析: 本题目考查流程图。
按题目要求,在空(1)应该填入一个标记,表示该结点已经被访问过了,即应该填入mark[k-1]=1。接着p指针指向当前结点的第一个后件结点,如果p不为空,则判断该后件结点是否被访问过,空(2)应该填入mark[(p->num)-1]==0。如果是,那么则采用递归调用,所以空(3)应该填入dfs(head, p->num, mark)。如果该后件结点已经被访问过了,则p指向当前结点的下一个后件结点,所以空(4)应该填入p=p->next。空(5)考查数据结构,根据题意,gpnode用来存储结点的值和指向的下一个结点,所以指针的类型应该为struct node型,即空(5)应填入struct node。

材料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文学流派,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反战思想,代表人物是海明威。他在1929年发表了小说《永别了,武器》,其梗概如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失业青年亨利应征入伍,被派往意大利前线,与护士凯瑟琳相爱。在部队里,亨利心里老是想到凯瑟琳,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他的同伴说:“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抽。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不久,他们的防线被德军突破了。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士兵们高呼着“和平万岁”,纷纷扔掉武器四散回家。许多人被以“擅离职守”的罪名枪毙。亨利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心里默默地说:“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他顺利地上了岸,终于与凯瑟琳重逢。他们一块散步、读书,商讨战争结束后应该做些什么。然而怀孕的凯瑟琳却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将亨利一个人留在凄风苦雨中,漠然茫视悲凉的人生。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小说表现出的反战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运动相比,“迷惘的一代”的反战有哪些局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