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关于黄金周的哲学思考:
[

材料1

]
黄金周的出现是人们的收入提高后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产物。黄金周是需求推动经济的一种表现方式。过去我们经济中最大的问题是生产的供给和需求矛盾,1998年以后则主要转变为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就是说不但要让老百姓们有消费能力,而且更要让他们有消费的时间与机会。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让百姓增收,在提高消费层次上也要下工夫。而消费结构提高则表现在消费结构的扩张上。
黄金周现象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显示了或者说在客观上表现出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和我们过去与平时的消费不同,黄金周的消费大量体现在对劳务性产品的支出上。它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没有自然限度。就目前而言,推动这部分产品的发展才是扩大消费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

材料2

]
从“小周末”到“大周末”,再到2000年开始实行的“黄金周”长假。这种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的结果。过去是干得少,吃不好,下了班还得进行政治学习,谈不上个人娱乐和休息。现在是干得少,反而吃得好穿得好,休息的时间也多了。这表明我们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东西和过去相比极大地丰富了,创造的财富也更多了。这种变化应该是好的变化。
[

材料3

]
一个国家放多少天假这是个社会的选择问题。但这个选择应该尽可能地和个人选择一致。那种在通货紧缩时产生的“花钱能创造价值”的理论是不对的。别说现在,即使是通货紧缩时也没有创造出价值来。众所周知,价值总是要通过生产劳动创造出来,不是花钱买出来的,不是放假给放出来的。放假期间看起来消费多了,但这是一种假象,因为并不能刺激总消费。在这一段时间的前和后消费会有减少。同时这一段时间,旅游业集中消费很多,但其他一些行业的消费却下降了。
[

材料4

]
在黄金周,无论是火车、飞机还是汽车,即便提前很多天也很难订到票;排队太辛苦,售票窗口前挤满了人;机场异常繁忙;自驾车出游的人越来越多,一些景点附近出现拥堵;各地事故增多,交通安全形势严峻;某些风景区,游人过后,遍地纸张、塑料袋、瓶子,甚至呕吐物;“某某到此一游”的刻痕在很多景区的墙壁和立柱上都可以看到;草坪被肆意践踏,林木盆花被攀折采摘;七天假日游归来,有人玩得很尽兴,有人则“败兴而归”,但都是疲惫不堪;第二天就要上班,很多人可能还在路上。更有下了车就往单位赶的;有人虽没有外出,但也玩乐无度,作息无规律。
请回答:
(1) 简要概括以上材料中关于黄金周的不同观点。
(2) 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发展不平衡理论分析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什么方法论的启示

答案

参考答案:(1) 针对黄金周,有两种相反意见。
持肯定观点的人认为,黄金周现象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显示了或者说在客观上表现出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黄金周的消费大量体现在对劳务性产品的支出上,它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没有自然限度。就目前而言,推动这部分产品的发展才是扩大消费的根本动力和源泉。黄金周是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的结果。
持否定观点的人认为,价值总是要通过生产劳动创造出来的,不是花钱买出来的,不是放假给放出来的。放假期间看起来消费多了,但这是一种假象,因为并不能刺激总消费。在这一段时间的前后消费会有减少。同时这一段时间,旅游业集中消费很多,但其他一些行业的消费却下降了。而且在黄金周旅游存在使交通拥挤、环境受到一些不文明游客的破坏、人们没有有效休息等许多弊端。
(2)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事物中的各种矛盾和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是不平衡的。这实际上也是矛盾特殊性的一种表现。事物中各种矛盾发展不平衡是指在复杂事物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矛盾,其余矛盾则为次要矛盾,或叫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存在决定和影响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发展起主要作用;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也产生作用,不可忽视。另外,矛盾的主次地位不是僵死固定的,条件的变化也会促使主次矛盾之间的转化。事物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在矛盾对立的双方中,有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决定着事物的性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相互转化。
结合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来分析黄金周,可以得出以下方法论的启示和结论:
一是在一切工作中必须分清主次,要集中主要力量去解决主要矛盾,切忌不分主次,平均使用力量。就中国目前情况而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根本任务。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能有效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应该看到,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生产力发展很快,综合国力大大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愈来愈丰富和多样化。在这种形势下,黄金周是符合国情的,它可以适度缓解人们紧张工作的疲劳,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消费,回笼货币,从而推动生产发展。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决定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是对黄金周的总体肯定评价。
二是在工作中要坚持“两点论”,即坚持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又要坚持“重点论”,即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反对均衡论和折衷主义。应该承认黄金周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对这些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是学会“弹钢琴”,即在工作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同时,要注意次要矛盾的解决和矛盾次要方面情况的发展,注意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虽然黄金周期问旅游业集中消费很多,但其他一些行业的消费却下降了。要善于综合考虑问题,促进各行各业的均衡发展。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学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5分)

广场上美好的歌声

[俄]彼特洛·洛斯基

行动之前,杰夫卡夫斯基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绝不是一次例行演习那么简单。果然,短短三个小时之后,装甲车队便开入捷克布拉格,而天空的广播也同时传来讯息,这次行动绝不是针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而是逮捕杜布切克分子(见背景资料)。

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杰夫卡夫斯基和战友一样,他心里非常焦虑,这次取名为“尤里复仇”的行动到底要持续多久?  

街对面不远处是一个教堂,悠扬的钢琴声隐隐约约地从里面传出来,杰夫卡夫斯基情不自禁地侧耳细听,曲子有点像《伏尔加母亲》,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如果不是德军突然入侵,杰夫卡夫斯基想,自己现在一定是一名钢琴师,至少不会手里拿着枪。   

杰夫卡夫斯基无奈地笑笑,抬起头看看天空,只见晴空万里,太阳直直地照着脚下的城市,连影子都不见一点,这是个好兆头,久经战场的他可以肯定,战争已经结束,或者根本就没有发生,因为天空连一架飞机都没有,这就说明伟大的莫斯科再次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

这样想着,杰夫卡夫斯基便觉全身轻松起来,反复观察了下周边,没什么异动,便向远处的战友打了声招呼,自己一个人慢慢朝教堂走去。琴声已经停止,但教堂却并没有静下来,透过门缝,杰夫卡夫斯基看见一群孩子正整齐地唱着歌,什么曲子他听不出来,只觉得歌声在教堂里显得特别响亮。  

杰夫卡夫斯基喜欢这种感觉,便不由自主地走进去,他想问问这首歌的名字,甚至还想跟他们一起学习歌唱。然而,当他出现在那群孩子面前,歌声却突然停止,他们一个个惊恐万分,稍小一点的女孩甚至在往后躲。

杰夫卡夫斯基抱歉地笑笑,刚想说自己的来意,一个男孩却突然朝自己奔来,这是一个勇敢的男孩,杰考卡夫斯基在心里默默赞许。可男孩大概跑得太急,竟然在阶梯处绊倒。遇到这种情况,杰夫卡考斯基当然是毫不犹豫地向前搀扶。意外就发生在搀扶的那一刻,男孩拼命甩开他的手,大声哭诉:“坏人,你还我爸妈来,你们都是坏人!”与此同时,男孩竟然掏出一支手枪对准杰夫卡夫斯基的胸口,“啪”的一声,枪声在教堂里格外清脆。

杰夫卡夫斯基显得特别沉重,他真的不希望发生这种事,但当他发现男孩拿出手枪那一刻,还是习惯性地先下了手。教官曾无数次地训练他应对类似的情况,所以,枪杀男孩的事情完全可以算得上一次对敌作战,杰夫卡夫斯基甚至还可以把战绩上报。但是,在枪声之后,他却只觉天旋地转,怎么也站不起来,他看见男孩的脸,竟然带着微笑,一种解脱的微笑。

当战友冲进教堂,一支支枪口对准教堂里的孩子时,杰夫卡夫斯基终于挣扎着站起来,他告诉战友,这里没有杜布切克分子,男孩完全是自己一时冲动而错杀,回去后,他会主动接受军法处置。

教堂里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无论是小孩又或者大人,他们脸上都有种奇怪的表情。因为就在刚才,他们亲眼看见杰夫卡夫斯基把男孩的手里的枪塞在自己怀里,一个军人竟然保护敌人的伙伴,这简直就是奇迹。

当杰夫卡夫斯基与战友跨出教堂的大门,外面阳光依旧明媚,整个布拉格宁静得像莫斯科的早晨,而就在杰夫卡夫斯基回头那一刻,透过教堂的大门,他看见那群孩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悠扬的歌声再次响起,越唱越响,歌声从门口飘出来,弥漫在布拉格的天空。 

(选自《意林》2011年04期,有删改。)

背景资料:1968年,捷克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布拉格之春改革,希望借此摆脱苏联。8月20日,苏军以军事演习的名义突袭机场并占领布拉格,逮捕了杜布切克,控制了捷克全境。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杰夫卡夫斯基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和战友一样心里非常焦虑,他们厌恶战争,想尽快结束。

B.主人公听到教堂传出像《伏尔加母亲》的钢琴声,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所以后来他去教堂询问其名字。

C.小男孩脸带微笑,是一种解脱的微笑,是对“坏人”的抗议,是想到死后会在天堂看到父母的幸福。

D.杰夫卡夫斯基告诉战友,自己一时冲动错杀男孩,教堂里所有的人默不作声,因为面对敌人的枪口。E.布拉格的歌声是呼唤和平的歌声,是人类精神力量的象征,代表着捷克斯洛伐克的希望和未来。

小题2:小说中多处描写歌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杰夫卡夫斯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杰夫卡夫斯基是合格的军人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