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摩尼教

答案

参考答案:从波斯等地传来的宗教,唐武宗灭佛时,袄教、摩尼教、景教同时遭到禁毁。此后,摩尼教(亦称“牟尼教”)因努力向民间发展,至宋,又重新活跃起来,主要流行于闽浙一带。摩尼教主张“二宗三际”之说。“二宗”指光明与黑暗,它们永远是对立的;“三际”就是初际、中际和后际,分别指过去、现在和未来。其教义认为当时黑暗侵入光明的领域,光明正与黑暗斗争,将来(后际)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由于摩尼教崇拜光明,反对黑暗,宋代又称为“明教”。摩尼本素食,“摩”与“魔”同音,故统治者又称其为“吃菜事魔”教。北宋末年,摩尼教在民间已有相当规模,方腊起义就是通过摩尼教来组织群众的。摩尼教教义成为起义农民反抗地主阶级黑暗统治的思想武器。

填空题

2009年初,我国北方大旱。在生物兴趣小组聚会上,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请分析回答:

(1)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小水分散失,但也会抑制自身光合作用的_______反应,造成光合作用减弱。同时还会抑制植物自身对N、P等矿质元素的运输,进而影响叶片合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化合物,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干旱地区,用银灰色的塑料薄膜覆盖土地,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而且,由于塑料薄膜的反光效应可增强植株下、中部叶片光合作用的________反应,从而提高产量。

(3)人们发现一些抗旱植物的原产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从生物进化角度看,抗旱类型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4)抗旱植物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系列生理特点。例如根系发达,并且根毛细胞液泡中贮存的氨基酸、糖类等代谢产物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在叶片形态结构上也有适应干旱的特点。上表4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_______。

(5)据悉,我国科学家正在积极寻找荒漠植物甘草的一系列抗旱基因。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多种抗旱农作物已为期不远,这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_使用价值。

(6)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又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陆生植物繁茂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季高于夏季,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