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男性,38岁,因发热2周于8月12日就诊。体温39℃以上,伴腹痛、腹泻,稀便5~6次/日,用氨苄青霉素治疗1周无效。7月初曾去江西、安徽、湖北等地出差。体检:体温 39.5℃,皮肤有荨麻疹,腹股沟淋巴结黄豆大,肝肋下2cm,质软,脾未及,化验:血WBC 12×109/L,N 70%,L 15%,E 15%。

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伤寒

B.急性细菌性痢疾

C.钩端螺旋体病

D.急性血吸生病

E.肾综合征小血热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提示寄生虫感染,患者肝大,急性发病,发热,荨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等变态反应,腹痛、脓血便,有时与便秘交替,肝脾大,血中嗜酸细胞增多。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实验题

(11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1、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同一主族内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实验方法(Ⅰ)实验现象(Ⅱ)
1.钠与冷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A.产生白烟
2.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B.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的气体能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与酸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且可以燃烧
3.镁带用砂纸打磨后在空气中燃烧C.产生大量气泡、气体可以燃烧
4.NaI溶液中加入溴水和CCl4D.下层溶液变橙色
5.镁带用砂纸打磨后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镁带用砂纸打磨后与2mol/L盐酸反应。E.浮于水面,熔成小球,迅速向四处游动,溶液变成红色
6.蘸浓氨水与浓盐酸的两玻璃棒接近F.下层溶液变紫色
7.NaBr溶液中加入氯水和CCl4G.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物质
8.铝片用砂纸打磨后与2mol/L盐酸反应H.生成淡黄色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1) 从上表(Ⅰ)中选择实验方法,从(Ⅱ)中选择相应的实验现象,上下对应地填写符合要求的答案在空格中(有几个填几个,不一定把空格填满)。

 探究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探究同一主族内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实验结论(用元素符号表示具体的强弱顺序):

元素的金属性:                     ,元素的非金属性:               

(3)上表(Ⅰ)中实验方法8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上表(Ⅱ)中实验现象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