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顺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昌公司)是一家汽车生产企业。上年度已编制合并会计及表本年度仍需编制合并会计报表。顺昌公司拥有B公司日80%的股份;拥有C公司100%的股份。各公司章程均规定各投资者以所拥有的股份份额享有决策权与收益分配权。B公司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均于次年4月20日批准报出,于4月29日正式报出。顺昌公司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均于次年4月25日批准报出,于4月29日正式报出。 顺昌公司与B、C公司2001~2004年的交易资料如下: (1) 顺昌公司于2001年12月31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80%的股份,实际支付价款 900万元,此时u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数据如下:股本为800万元,资本公积为100万元,盈余公积为4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160万元。顺昌公司的股权投资差额按5年摊销。 (2) 2002年B公司接受H公司的一台设备捐赠,价值100万元,B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 33%,当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200万元。 (3) 2002年6月1日,顺昌公司赊销一台汽车给C公司,该商品的售价为50万元,毛利率为20%,增值税税率为17%。c公司将其作为固定资产服务于营销部门,支付厂安装调试费1.5万元,并采用5年期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尤残值。顺昌公司的赊销汽车款在2002年末收回了 40%,余额于2003年收回,坏账提取比例为10%。按新会计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收回价值孰低法,2002年末该汽车的可收回价值为40.5万元。 (4) 2003年4月19日B公司董事会提出200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提取法定公益余,分配现金股利80万元,分配股票股利90万元(按面值发行),2003年5月10日B公司股东大会决定增发现金股利20万元,其他利润分配方案与董事会一致,并于当年执行了该方案。 (5) 2003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220万元。 (6) 2003年末C公司购入汽车的可收回价值为33.25万元。 (7) 2004午4月1日C公司出售该汽车,售价为18万元,假定不存在其他相关税费。 (8) 2004年4月20日B公司董事会提出如下200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按净利润的l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提取法定公益金,分配现金股利80万元,该方案于当年的5月15日被股东大会批准通过。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完成如下会计处理: (1)编制2002~2003年顺昌公司与B公司的抵销分录。(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下同) (2)编制2002~2004年顺昌公司与C公司的抵销分录。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1) 2002~2003年顺昌公司与B公司之间与投资业务有关的抵销分录。

抵销内容2002年2003年
顺昌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B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借:  800

资本公积(100+100×67%)167

盈余公积(40+200×15%)70

年末未分配利润(160+200×85%)330

合并价差16

贷:长期股权投资

(900-20÷+100×67%×80%+200×80%)1109.6

少数股东权益

[(800+167+70+330)×20%]273.4

借:股本   (800+90)890

资本公积 167

盈余公积(70+220×15%)103

的末未分配利润(330+220×85%-100-90)327

合并价差12

贷:长期股权投资

(1109.6-20÷5-100×80%+220×80%)1201.6

少数股东权益

[(890+167+103+327)×20%]297.4

顺昌公司的投资收益与B公司的利润分配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 (200×80%)160

少数股东收益(200×20%)40

年初未分配利润 160

贷:提取盈余公积(200×15%)30

应付利润0

年末未分配利润330

借:投资收益(220×80%)176

少数股东收益(220×20%)44
年初未分配利润330

贷:提取盈余公积(220×15%)33

应付利润(100+90)190

年末未分配利润327

对B公司当年新提盈余公积的再确认

借:提取盈余公积(30×80%)24

贷:盈余公积24

借:提取盈余公积(33×80%)26.4

贷:盈余公积 26.4

对B公司以前年度所提盈余公积的再确认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40×80%)32

贷:盈余公积 32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70×80%)56贷:戤公积56


(2) 2002~2004年顺昌公司与C公司的抵销分录。
① 2002年的抵销分录如下:
a.对内部应收、应付账款的抵销:
借:应付账款 35.1
贷:应收账款 35.1
借:坏账准备 3.51
贷:管理费用 3.51
b.对固定资产内部交易的抵销:
借:主营业务收入 50
贷:主营业务成本 40
固定资产原价 10
借:累计折旧 1
贷:营业费用 1
由于C公司年末固定资产折余价值=60-60÷5÷2=54(万元),相比期末可收回价值40.5万元,应提取减值准备13.5万元;而总集团认可的年末固定资产折余价值=50-50+5÷2=45 (万元),相比期末可收回价值40.5万元,应提取减值准备4.5万元 C公司的减值计提口径相比总集团显然多提了9万元,所以,应作如下抵销: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9
贷:营业外支出 9
②2003年的抵销处理:
a.对于内部应收、应付账款的抵销处理:
借;坏账准备              3.51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3.51
借:管理费用 3.51
贷:坏账准备 3.51
b.对于固定资产内部交易的抵销处理: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10
贷:固定资产原价 10
借:累计折旧 1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1
由于C公司和总集团均认定2003年初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40.5万元,所以双方认定的当年折旧额均为9万元(40.5÷4.5),并不存在差异,也就无须对此抵销了。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9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9
2003年末C公司和总集团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均为31.5万元(40.5-40.5÷4.5);相比期末可收回价值33.25万元,C公司做门口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75
贷:累计折旧 3
营业外支出 1.75
而总集团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75
贷:累计折旧
营业外支出 1.75
两相比较应做如下抵销:
借: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③2004年抵销分录如下:
由于C公司与总集团均认可固定资产的期初账面价值为33.75万元,则无论是当年的折旧口径还是出售的损益口径均相同,无须对此抵销。又因为固定资产在当年出售后,固定资产的各项指标均在合并报表时不存在,,其各自与总集团的差异相互抵销,当年就不存在抵销分录了。

填空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