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运用这一制度有何例外为什么
参考答案:(1)该段文字反映的是唐律规定的官当制度和区分公罪和私罪的刑法原则。所谓官当,是指官僚贵族犯罪后,允许其用官品或者其爵位折抵刑罚的制度。官当制度始创于南北朝北魏时期,沿用于南北朝、隋、唐,宋时期,元、明、清摒弃了该制度。区分公罪和私罪的原则最早确立于《开皇律》,唐朝沿用。
(2)该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官吏犯私罪,五品以上的,一官可以折抵徒刑二年;九品以上的,一官可以折抵徒刑一年。如果犯公罪,一官可以多折抵一年。如果是以官晶抵当流罪的,原则上是三等流刑同比徒刑四年。以官晶折抵徒刑如果仍有余刑不尽的,可以用金钱赎刑。
(3)唐律关于官当制度的规定,区分了公罪和私罪,对于公罪,折抵刑罚年限较私罪长,说明唐朝对官当的适用区分了情形,这对于官吏因公执法和调动官吏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此外,官当制度使得封建特权制度化、法律化,从而限制了贵族官僚的肆意妄为,并有助于皇帝行使最高司法权,将贵族、官僚生杀予夺的权利及于己手。官当制度是典型的官僚贵族特权法,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以法律形式维护自身利益的意志和要求,充分暴露了唐律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本质。
(4)按照唐律,官当仅适用于折抵徒罪和流罪,而不适用于死罪。这本身也表明,官当的实施以不能影响到封建统治秩序为限。
解析:[评析] 考查要点是公罪、私罪的划分和官当制度。依《唐律疏议》的规定,公罪从轻处断,私罪从重处断。对于官当制度,一般官品高者抵罪年限较长,官晶低者则抵罪年限较短。区分公罪和私罪以及官当制度属于《唐律疏议·名例律》中规定的乙项十分重要的定罪量刑原则,因此,考生要深刻理解唐律规定该原则的目的和立法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