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某社区成立老人日间服务中心即日托所试点,该机构系社区内的居委会发起设立。目前,该中心活动场地的建筑面积大约有40余平方米,内部简单设置了两台电视机和书报架,配备了15张沙发躺椅和两名护理人员。日托中心安置有15名70岁以上的老人,大多数为空巢老人。这些老人经常有孤寂和无能感,一方面因为与子女分居,子女较少过来探望;另一方面则在于该中心活动较少,老人社会参与逐步减少。日托中心的开放时间为上午8点半到下午5点整,其间为老人们订购一顿午餐,但老人须支付人民币5元,老人希望还能够提供晚饭。随着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的比例增加,像这样的日间服务中心将日益受欢迎。该日间服务中心正处于摸索阶段。
[问题]
参考答案: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上述案例反映出老年人面临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老年人的起居生活对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度要求较高,该老人日间服务中心成立时间较短,其设施、场地、参与人数以及服务内容都比较简单,导致老人的起居生活的自由和活动范围受到一些限制。
②老年人在日常饮食上需要全面的照顾,而该中心未能提供晚饭,给老人带来不便。
③老年人有精神需求,但该中心缺乏文体娱乐活动,无法满足老人在娱乐休闲方面的需要。
(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社会工作者设计出的社会工作服务方案在内容上应包括:
①方案目标
提供较完善的设施和各种支持性服务,使老人享有健康、温馨、愉悦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②方案实施策略
a.整合社区其他资源为老人提供服务,比如提供早中晚送餐服务。
b.与有关社区管理部门进行联系,加强该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为老人提供全身按摩椅、脚部按摩器、简易血压测量器等。
c.借鉴其他老年人服务机构的经验,按照老人们的需求和兴趣,为老人每周安排一些书法、绘画、读书看报、讨论时事新闻、唱老歌等活动。
d.可以采用缅怀往事疗法,引导老人回顾以往成功的事、过往的兴趣及痛苦的经历等,从而帮助老人完成“自我完整”的人生任务,弥补过往生活的缺憾,完成未了的心愿,避免陷入绝望。同时,老年人对于过去的兴趣可以弥补目前探索和把握不断变化的环境所受到的能力和机会上的限制。
e.通过增能理论,开展小组工作,使老年人在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对生活空间的掌控能力和自信心,帮助老人获得更多能力。比如通过分享应对老年生活中的寂寞感和丧失感的经验,彼此学习,相互支持,使老年人获得自我价值感的提升;更好地规划自己今后的生活,给予晚辈自己的人生感悟等。
f.利用社区其他资源,成立社区志愿者或关爱队伍,定期为机构的老人们提供服务,特别是精神慰藉服务,使老人有交流沟通和抒发情绪的机会和平台。
③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整合社区和机构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④方案评估
主要包括老人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