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1)这位教师以"中山装"为切入点来讲解辛亥革命,既突破了以往授课过程中关于历史人物过于死板的讲解方式,又把辛亥革命中重要的思想形象地表述出来了,非常有新意,值得肯定与借鉴。(2)①增加趣味性。讲课过程中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兴趣又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②与时事联系。在讲解历史过程中,在事件与时间方面多与时事联系,贯通古今。③比较式学习。在讲述学生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时,多与学生熟知的、形象的事物进行比较说明,便于学生形成直观认识。

请根据上述材料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并说明设计意图。

答案

参考答案:导课:出示浙江服装博物馆图片《清末民初五世同堂场景》,请学生集体辨认五代人身上不同的服饰,从服饰的变化折射出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的变迁。师生互动,共同探究近代以来物质生活的重要内容"男女服饰的变化"。问:"近代以来服饰有何变化?"(先出示近代服饰变化的两张旧照片)答:西服传入并流行;长袍马褂和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探究1:当时哪些人会穿西服?会在哪些地方首先见到那些穿西服的人呢?学生合作回答:首先会在沿海通商口岸见到,有留学生、商人、有新思想的人等。问:西服在什么时候传入?什么时候开始流传开来?答: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初期流行?探究2:为何西服会在民国初期流行?师生合作得出:与辛亥革命向西方学习思想有关,人民思想逐步开放;民国初政府颁布"剪发易服"政策推动:西服本身的魅力等。进一步认识辛亥革命促进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作用。问:西服传入对我国服饰变化有何影响?答:促使中国服饰的改革,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多媒体展示中西合璧的男女服装:中山装和旗袍。教师讲解中山装的来历和特殊涵义,说明中山装为国人喜爱的原因,中山装成为我国的民族服装,至今仍为国人所喜爱。出示刘德华出任本届残澳会爱心大使时穿中山装的照片。通过一组照片让学生了解旗袍的演变及其特点,说明旗袍和中山装一样成为我国的民族服装。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探究,使学生了解中西合璧是近代服饰的变化的显著特点,同时这种服饰变化带有一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烙印,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增强本科的教学效果。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