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版)》要求: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2)课文摘录: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扩大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答案

参考答案:

探讨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在授课时,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借助当时列强在中国发行的纸币相关图片以及自己补充的材料进入课堂,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认识到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背景原因及表现,同时启发学生联系学习过的维新变法运动的知识,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促使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容易形成知识的系统性。探讨二: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在探讨短暂春天的背景原因时,首先提供给学生三段史料:一是《实业部通告汉口商民建筑市场文》《工业建设会趣旨》;二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变化表;三是抵制日货图片。通过材料的分析发挥学生的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总结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做到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思维和方法。接着提供给学生《中国近代史教程》中的摘录文字,通过直观的方式学生可以体会认识到"短暂春天"的表现。最后进入合作探究的环节,提供给学生《20世纪初民族企业一览表》、"民族实业家的代表人物图片"以及"学思之窗"等很直观的材料,充分结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小组的合作,共同完成两个问题:问题1: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是什么?问题2:"春天"短暂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得出哪些历史启示?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予补充。探讨三: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在讲授的过程中,同样利用直观生动的图片资料,从原因及表现两个方面来学习不同阶段的发展程度。在对这些内容学习之后,学生基本可以把握各阶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同时总结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地位从生产力、所占比重、特性三个角度来辩证分析问题,而作用则需要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来辩证分析。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这篇文章,完成1——4题。

井绳

通向月亮的路并不是美国航天局发现的。

在美国之前,甚至远在公元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发现了接近月亮的最佳方式。

方法很简单。R

只需要一眼井,一汪清澈的好水,一根井绳。

面对水井的时候,要让自己燥热、混乱、凶狠的心静下来,不要怀着总想征服什么的冲动,不要乱折腾,安静一些,内心清澈一些,低下你高傲的头,弯下你高贵的身子,你就会看见,从水里,从岁月深处,一轮干干净净的初月正向你升起,并渐渐走向你,走进你的生活。

美国航天局用了很大的劲爬上了月亮,只抓了几块冰冷的石头拿回来让人类看,让人类扫兴,让人类的神话和童话破灭,让孩子们面对冰冷的石头再不做美丽的梦。

美国航天局让人类离月亮越来越远,离石头越来越近。 

我父亲不知道人类的宇航船在天上折腾些什么,我父亲心目中的月亮仍是古时候的那个月亮,那是神秘的月亮,是嫦娥的月亮,是吴刚的月亮。我不读诗的父亲也知道,李白打捞的就是水里的这个月亮。

我父亲几乎天天都要和月亮会面。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一直都在打捞水中的那个月亮。

你见过我父亲在月夜里挑水的情景吗?

他望一眼天上的月亮,他微笑着低下头来,就看见在井水里等着出水的月亮!

我父亲就把月亮打捞上来。

两个水桶里,盛着两个月亮,一前一后,猛一看,是父亲挑着月亮;仔细看,就会发现是两个月亮抬着父亲,一闪一闪在地上行走。

通向月亮的路是多长呢?据美国航天局说是三十万万公里,走了三十万公里,他们发现了一块冰冷的石头。

我丈量了一下父亲用过的井绳,全长三米,父亲通过这三米的距离,打捞起完整的月亮和美丽的月光。

审美是需要保持距离的。取消距离,美国得到一块冰凉的石头;谦卑地、怀着敬畏守着一段距离,我的父亲披着满身满心的圣洁月光。 

我发现,美国是一个会折腾的技术员,父亲是一个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美学家。

为什么要去解剖一个美女呢?为什么要把天地奥秘都去洞穿呢?为什么要用冷冰冰的技术去肢解万物的大美大神秘呢?"

我记得父亲的那根井绳,三米的长度。三米之下,就能触到孔夫子和李白的那个月亮;三米之上,到处是伸手可掬的白银一样的月光。

小题1:、作者在前文说“美国航天局用了很大的劲爬上了月亮”又在后文说“父亲通过这三米的距离,打捞起完整的月亮和美丽的月光”这两个“月亮”的含义有何不同?

小题2:、请结合阅读材料,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美国航天局让人类离月亮越来越远,离石头越来越近。”?

(2)你怎样理解“父亲是一个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美学家。”这句话?

小题3:、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A.“井绳”是本文的抒情线索,文章以“井绳”为题,开头说“只需要一眼井,一汪清澈的好水,一根井绳。”结尾说“我记得父亲那根井绳,三米的长度。”,这样写,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B.父亲不知道人类的宇航船在天上折腾些什么,既反映了他的爱国情结,也表现了他的愚昧无知。

C.父亲一直都在打捞水中的那个月亮,反映了父亲一生的劳动是艰苦而毫无意义的。

D.作者构思巧妙,善于运用虚实对比,文笔质朴而洒脱,生动地刻画出父亲的形象,表达了对父亲的真挚感情。E、作者笔下的父亲和朱自清笔下的父亲一样,都具有感人的人格力量。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