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教师在上音乐课《长江之歌》过程中,不仅拿出地图与学生仔细分析、讨论长江的源头在什么地方,流经多少个省市,全长多少千米,出口在什么地方,与世界著名的尼罗河、亚马逊河的长度相比排名第几等等;而且又讲了历史上关于长江的荣辱兴衰,诗人杜甫、李白等写了哪些咏长江的诗句,1998年的长江抗洪大战,三峡大坝工程,共移民了多少人等等;继而让学生观看了电视片《话说长江》片段,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接着介绍了《长江之歌》的词、曲作者,进而分析歌曲主题思想和曲式结构……然而,在45分钟时间里学生只听了一遍歌,唱了一遍曲,下课铃就响了。课后,一位学生走过来对音乐教师说:"老师,你讲的课比我们地理老师讲得还要好。"

分析课例,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案

参考答案:

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脱离音乐艺术属性和音乐文化内涵去探讨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以及地理、历史等领域的问题,将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凌驾于音乐内容之上,音乐教学内容成了点缀和陪衬。具体来说,该课综合表现活动的展示和延伸占据音乐学习的时间过多,喧宾夺主,这就造成了学生在综合活动中没有注意和使用音乐,学生的学习活动没有围绕音乐的要素,课堂活动因此也就没有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而是在非音乐内容上给学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基础教育中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其学科特征作为其存在的支撑点,音乐课必须以音乐为载体,音乐教学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以丰富的音乐艺术内容和音乐表现形式及相关的音乐文化作为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和主要过程。显然,这节课的教师完全忽略了这些。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一般资料:李某,女性,17岁,高二学生。

案例介绍:李某表情惊慌,由其父母带到心理咨询室。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谈话:

心理咨询师:(介绍心理咨询后)你需要我帮你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

李某:我,我想上学,最……最近特别害怕。

心理咨询师:你能跟我说说因为什么你很害怕吗?

李某:我不敢说!

心理咨询师:别怕!你说的话我会为你保密的。

李某:我们班有几个男生喜欢我,别的女生就嫉妒,他们想害我,所以我很害怕!您千万别说是我说的。

心理咨询师:哦,你觉得班里的几个男生喜欢你,女生嫉妒你,所以她们想害你。你跟我说说,你怎么知道男生喜欢你,女生要害你呢?

李某:从这学期开学吧,我们班里有几个男生就经常问我一些问题,我知道,他们问问题是假,喜欢我是真。有一个男生跟我说多了,还脸红呢!

班里无论男生、女生见了我都嘀嘀咕咕的,有一天我去早了,明明听到教室里有同学说话,可我一进去,她们马上就不说了,表情很尴尬,她们肯定是在说我坏话,商量怎么害我,怕我听见。

心理咨询师:如果她们在说别的事情,不想让你知道,实际上确实也与你无关呢?

李某:不可能,我上学时经常听到她们议论我。她们还排班监视我,有时A跟着,有时B跟着,我坐公交车她们也坐,我骑自行车她们也骑。我让我爸爸开车来接我,照样有同学也坐家长的车尾随我。现在我都无法上学了,就是在家里也经常听到我的同学在楼下说我“不要脸,勾搭男生”。

心理咨询师:我是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我可能解决不了,建议你去精神专科医院,好吗?

李某:我好好的!您干吗让我上精神病医院啊?

“我是心理咨询师,你的问题我可能解决不了,”这句话反映了咨询师()。

A.无力解决求助者的问题

B.缺乏相关知识技能

C.对心理咨询的范畴模糊

D.明确李某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