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规定,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时代感、实效性、思想性

C.实效性、目的性、针对性

D.思想性、时政性、实效性

答案

参考答案:A

材料分析题

【实践探究】

《人生没有草稿》——小时候,父母让我拜一位老先生学书法,父亲心疼买纸的钱,让我用旧报纸写,写了一年多总没有进步。老先生对父亲说:“如果他用最好的纸写,可能会写好。”从此以后,父亲为我买最好的纸写,我认真了许多,字也进步很快。老先生分析说:“你用旧报纸练的时候,总认为你在打草稿,写的好不好,无所谓,认为以后还有机会。而用最好的纸,你就会感觉机会的珍贵,练习起来就认真多了,才会进步。”多年以后,蓦然回首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确实有草稿上练字的态度,所以有很多愿望没有实现。其原因就是认为来日方长,浪费了一张又一张人生的好纸……生命不应该打草稿,现实的生活不会给我们打草稿的机会,因为我们认为的草稿,就是我们人生的答卷——无法更改,也无法重绘。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个机会……

(1)季节可以重复,金钱花了可以再挣,唯有生命失去了不可再来。而我们身边却有一些人遇到一点挫折,就失去活的勇气了。对于这样的人,你将如何劝导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受教育的机会、考高中、考大学的机会都容不得打草稿,你将怎样对待这些机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与欣赏

综合性学习(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连续3年干旱,已造成云南631.83万人受灾,已有242.76万人、155.45万头大牲畜出现不同程度饮水困难。天不下雨,地荒,庄稼种不成,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罗免镇农户目前每户每天2担水,而做饭、洗菜、鸡、猪、牛、饮用、洗脸、洗脚等各种生活用水就靠这2担子水,据说持续干旱,他们的蓄水池将枯竭,到时每户3天2担水,一户10口人也是2担水,已经不能保证基本生活了。

【材料二】近日,中央财政在去年底支持云南省抗旱救灾的基础上,又紧急拨付抗旱救灾资金5亿元,进一步加大对云南省抗旱救灾的支持力度。其中,综合财力补助1.5亿元,统筹安排用于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灾民生活救助、恢复农业生产等抗旱救灾支出。

【材料三】近日,云南省持续遭受干旱灾害,给全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重大影响。2月24日,重庆市委、市政府向云南省委、省政府发去慰问电,代表全市人民向遭受干旱灾害的灾区人民表达关切与慰问之情,向战斗在抗旱救灾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

渝、滇两地情同手足,渝、滇人民情深意厚。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时刻关注云南灾情变化,时刻牵挂灾区人民。为帮助云南灾区群众抗灾救灾,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市委、市政府决定捐赠500万元,以表关切之情。慰问电最后表示,深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精心组织和周密部署下,云南人民一定能够排除万难、渡过难关,夺取抗旱救灾的全面胜利。

小题1:活动一:请你用简洁的语言(限18字以内)向班里的同学介绍【材料三】的内容。        (2分)

小题2:活动二:你班的同学准备将上面这三则材料编在一起刊出一期黑板报,请你帮助他们替这次黑板报确定一个凝练的主题。           (2分)

小题3:活动三:读了黑板报的内容后,甲乙两个同学有一段对话,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内容。

甲:云南的旱情真是太严重了,每户3天两担水,一户10口人也只有两担水,这日子怎么过啊?

乙:是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在电视里看到很多人都为他们捐款捐水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行动起来?

甲:好建议,那我们也倡议全校师生为灾区人民组织一次献爱心活动。

乙:英雄所见略同,我宣传语都已经拟好了,“学习雷锋好榜样,一点一滴总关情”,你也拟一条吧?

甲:太好了,我拟的是“                          ”,你看怎样?

乙:呵!都用上修辞了,真不愧是我们的学习委员啊!(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