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二战前经济危机、1973年经济危机、1979~1982年经济危机的特点,简述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参考答案:1973年,一场始发于英国而扩展至美国、日本、联邦德国和法国等的同期性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状况日益恶化、物价涨幅过高、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濒于瓦解,同时伴之于石油危机,成为战后至70年代间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次战后的经济危机与二战前危机相比,有以下特征:
(1)危机周期过程中的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变为危机、回升和高涨三个阶段。
(2)战后危机的表现形式是比较缓和的,而危机期间的物价仍然趋涨,这与二战前危机物价暴跌的形式也不相同。
造成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有:
(1)内在因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周期性规律的必然表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其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主要作用力: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东石油国家运用石油做武器,造成了世界性的石油危机,促进了西方经济危机的发生发展。
这次经济危机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一个长期低速增长或称之为“滞胀”的发展时期。
1979~1982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这次危机是1979年7月在英国首先爆发的。接着,其他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于1980年陷入危机,从而形成了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距离上一次危机时间不长,没有出现经济的繁荣阶段而又陷入新的危机,因而增加了这次危机的严重性。这次危机时间比上次长,持续了3年左右,仅次于1929~1933年的危机。工业生产下降幅度比较大。
危机是同通货膨胀交织在一起的,因而资本主义两种互相排斥的现象——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而言的商品生产过剩与表面上商品供不应求的通货膨胀反常地结合,成了这次危机具有持久性的原因。
这次危机还比较严重地影响到第三世界中原来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和国家。巴西、墨西哥和韩国等有过“经济奇迹”的国家,由于危机引起的贸易保护主义、外债负担沉重等因素,经济发展受挫。危机使“大多数发展中的国家遇到了几乎无法克服的困难”。
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历了两次世界经济危机(1974~1975年、1979~1982年)。这两次战后最严重的危机有它们的特点,生产下降的幅度大、时间长(主要是后一次)、失业数量大;危机过后,经济回升乏力,没有出现繁荣等。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最重要的一个新特点是“滞胀”,即在危机过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停滞,而同时通货却又不断膨胀,物价上升。这是前所未有的。
(1)关于生产停滞。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停滞是明显的。
(2)关于通货膨胀。战前历次经济危机物价往往是下跌,而在战后,危机则往往伴随着通胀。70年代的物价上涨同历史上个别时期、个别国家发生过的短期物价上涨不同,它具有过去没有的特点——经常性和严重性。
(3)关于滞胀带来的后果。主要是统治集团束手无策,国家干预失灵。西方国家再也不敢像以往那样大力运用赤字财政来刺激经济,因为这会引发更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不加干预使失业越来越严重,社会更加动荡。
资本主义国家就是在这两者的夹缝中摇摆,难以摆脱危机。这是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长期萧条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