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什么是动机动机有哪些主要的理论

答案

参考答案:(1)动机的含义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不能直接观察,但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对活动的坚持性和语言表达等外部行为间接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生理心理活动)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2)关于动机的理论主要有:本能论、驱力论、唤醒论、诱因论、认知论
①动机的本能理论
它曾一度在动机心理学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与动物一样的生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社交、同情等。麦克杜格尔系统地提出了本能理论。他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以本能为基础;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由本能发展形成。缺点:不能确切揭示行为原因,循环论证。
②动机的驱力理论
伍德沃斯提出行为因果机制的驱力概念。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赫尔提出驱力减少理论,认为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力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驱力为行为提供能力,还决定行为方向;驱力分为原始驱力和获得性驱力。驱力D、习惯强度H、抑制I共同决定个体的有效性为潜能P:P=D×H-I。
③动机的唤醒理论
赫布和柏林认为: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对唤醒水平的偏好是决定个体行为的一个因素。一般而言,个体偏好中等强度的刺激水平。他们提出了三个原理:其一,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其二,简化原理,即重复进行刺激能使唤醒水平降低;其三,个人经验对于偏好的影响。
④动机的诱因理论
针对驱力理论的缺陷(驱力理论仅仅强调个体的活动来自内在的动力,忽略了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上的作用),提出了诱因理论。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诱因是个体行为的一种能源,促使个体去追求目标。诱因与驱力是不可分开的,诱因是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它变成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并有持久的推动力。
赫尔接受了诱因变量,修改了自己的公式,加了诱因动机K:P=D×H×K-I。
⑤动机的认知理论
动机的认知理论主要有:期待价值理论、动机的归因理论、自我功效论、成就目标论。
a.期待价值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期待帮助个体获得目标。
b.动机归因理论:海德指出,当人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会寻找原因。人们一般把行为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他还提出了“控制点”概念,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韦纳系统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因素,他还把稳定性作为一个新维度(分稳定和不稳定),形成两维归因模式。
C.自我功效论:班杜拉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期待是决定行为的现行因素,强化的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之中,是一种期待强化。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效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种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他认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人们进行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还认为自我效能感建立在四种信息源基础上:个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和情绪唤醒。
d.成就目标理论:德韦克提出,他认为不同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同的看法。这种对能力的潜在认识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成就目标的选择。如有些个体将成就情境看成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有些个体将成就情境看作是对自身能力的检验和测量。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