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试题三阅读以下说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说明]某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经过公开招标,将该市的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系统项目交给某软件公司开发,并准备将该系统推广应用到全市的二十个委办局。由于每个委办局的组织构成、业务功能、界面要求、资源类别等均有所不同,该软件公司经过讨论决定先针对一家信息资源建设比较完备的委办局的需求进行开发和试用,然后再在这个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为其他委办局定制系统。该项目的负责人是软件公司的刘经理,项目采用瀑布模型开发,项目组成员按照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进行分工,历经三个月,进入试运行阶段。为了赶工期,刘经理就对项目开发人员再分工,将试运行的系统版本作为原始版本,在此基础上修改,开始并行为其他委办局定制开发各自的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系统。试运行的版本在运行中根据用户的要求,产生了一些功能的变动,开发人员直接改动代码,这些改动后的代码有的适合其他委办局,有的不适合;而在为其他委办局的系统定制开发中,也是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各自代码的修改。项目进展得很快,可就在这期间,主要开发人员小王和小李因故提出辞职,刘经理向公司申请补充了两名新的开发人员接替小王和小李的工作,然而由于之前的变更没有相关文档的记录,开发的版本与设计和需求的版本对应不上,两名新的开发人员用了很长的时间才理解原编码,结果导致工期的延误,而且在交付时出现文档与代码对应不上的情况,客户意见很大。

结合本案例,请列举配置项的内容。

答案

参考答案:配置项是指硬件、软件或二者兼有的集合,为配置管理指定,在配置管理过程中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对待。它是配置管理的前提,其组成可能包括交付客户的产品、内部工作产品、采购的产品或使用的工具等。在本案例中,结合题干给出的“项目采用瀑布模型开发,项目组成员按照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进行分工”等关键信息可知,该信息系统可能包括的配置项有(但不限于):项目计划书、需求规格说明书、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各个版本的源代码、各个版本的可执行代码、各个测试用例、运行软件所需的各种数据、记录文档等。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霍金的分量

王必胜

  史蒂芬·霍金,这个有点残疾的英国老头,在遥远的东方,成为耀眼的明星,一如那些舞台上的歌手,在聚光灯下,他的荚姿,他的智者风度,他的那个不苟言笑,却令人着迷的神态,让黄皮肤的学人智者、青年老年们一饱眼福,犹如进行了一次圣洁的学术洗礼。近日,他又三度来华。有人说,这个闷热的夏天,有了世界杯,也有霍金,就不一般。

  霍金,一个平淡的老者,一个身体残疾的洋佬,他对时间和宇宙的解构,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这个陌生而熟悉的世界,以及生物自然形成的历史。前些年,湖南科技出版社的一本《时间简史》风靡一时,人们争说霍金,不仅因为这位英国教授把人们自爱因斯坦以来对时间的认知,开启了全新的视野,对这个有着物理学意义的命题,关涉到人人都知晓却又不明就里的命题,有了霍金式的理解。还在于他是一个残疾人,坐在轮椅上,行动不便,却对这个深奥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究和论述,尤其是他把深奥的哲学命题,做了形象生动的描绘,让科学走近普通人的生活,让科学充满诗意。无怪乎,这个霍金先生,让全球的出版者十分地看好。据说,他的《时间简史》全球销量2500万册,创造了当今科学类图书的奇迹。他的另一本新书《果壳中的宇宙》也有中文版。他被黄头发黑眼睛的人们拥戴。难得的是,他漂洋过海,不远万里而来,同读者见面、答问。前年,又一场大病,他还再度来华。虽然不乏主办者的商业行为,但他是为科学而来,为文化而来,也为我们在浮躁的世界中仍保持着虔诚阅读的可爱的读者而来。

  一个已有十多年的瘫痪史,一个在轮椅上生活的人,一个年届六十的人,完成了被称之为上世纪的经典性的科学著作。这些对我们来说,不可思议,他却做到了。我们对他的任何评价都不过分——科学家的霍金,劳动模范式的霍金,志向和毅力都胜过我们的霍金

  霍金的生平非常富有传奇性。他曾就读于剑桥和牛津,现在是剑桥大学的教授(这个职务曾为牛顿获取)。他因卢伽雷病被禁锢在轮椅上长达20年之久。病魔的折磨,并没有使他退却,而他向着科学的尖端发起了冲锋。他的中国学生《时间简史》的中译者描述他第一次见到霍金时的情景,令我们难忘:“门打开后,忽然脑后响起一种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开关。我尽量保持礼貌不显出过分吃惊,但是他对首次见到他的人对其残疾程度的吃惊早已习惯。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举起头来。在失声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语言交谈,这种语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几个月后才能通晓。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能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两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就是这个失声而且翻看书页都很困难的人,却用他那个残弱之体向科学的圣殿迈进。他所能做的是脱开了人类的极限,以一种超常的意志和精神,完成了人类对自身的超越。

  我是在电视上看到鲜花簇拥下那张安详的脸,侧向一边而不露声色,对于东方人表现出的热情和盛情,霍金早已习惯。他是一个物理学的天才,一个智者中的精怪,一个学界的大腕。因为残疾所致,对人们给予的崇拜,他也许习以为常,也许一贯低调。所以,我们看到的是那双平淡的眼神,那张不苟言笑的脸。对于礼仪为先的国人也许不太习惯,鲜花和掌声,不是大师所热衷的,不是科学家的本意。对于霍金这样的科学大师级人物,我们还能要求他什么?他在助手和护理的扶助下,在舞台上的聚光灯、强光灯和镁光灯下,矜持地接受人们的欢呼和致意,但他那个总是侧向右面的头颅,近乎蜷缩在轮椅里的身子,让人透过热闹和浮华有一丝怜悯

  其实,我在翻看霍金老先生的译著时,也看了一些专家和文艺界同行写的文字,老实说,除了对有些图表和一些人文化的论述感兴趣外,大多如看天书。也许是太愚顽,我也没有能坚持看完,也就不甚了了。

  但这并不影响对他的崇敬,并不说明霍金的曲高和寡,更不能说明霍氏理论的缺失。霍金并不是在做科普,霍金价值不是在于普及性,但却又是通过这极大的普及性而赢得了声誉。他在我们普通人眼中,是一个残疾的人在做大学问,是可以超过人类自身的极限去完成匪夷所思的事业。这就是霍金。

  我曾想,大家对他的尊敬、崇拜,关注他的生活起居,了解他的病情,但是,那颗智慧的大脑,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头颅,有没有人去做过研究,哪怕是计量和测算呢?据说,人的大脑有个恒定的重量标准,但也有例外,物理的重量能够说明一切吗?

  是的,他那赢弱的残疾的身躯如何支撑了那颗硕大而沉实的头颅,是精神,是智慧,是一种超常的智力和上帝的恩赐,抑或是我们所没有发现的东西?

  就身体的重量而言,霍金是轻量级的,那瘦弱残缺的身子,那病残的躯体;然而,他的大脑、头颅的重量,却不能用平常的方法计算,因此,我们才有了这个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

1.文中“科学家的霍金,劳动模范式的霍金,志向和毅力都胜过我们的霍金”,其中“科学家”“劳动模范”“志向和毅力”的含义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人透过热闹和浮华有一丝怜悯”一句中,作者“怜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说译著“大多如看天书”,认为“霍金价值不是在于普及性”,为什么又说“是通过这极大的普及性而赢得了声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读全文,指出“霍金的分量”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写一段3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1)永远的霍金——简析《霍金的分量》中霍金的形象

(2)生命的超越——简析《霍金的分量》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3)心灵的航标——简析《霍金的分量》构思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