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填“高”或“低”),则可确定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④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
参考答案:①高压蒸汽(98KPa蒸汽);有机碳
②显微镜
③细菌大量繁殖;等量生理盐水;低
④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
解析:
①微生物的培养基配制后常用高压蒸汽法灭菌;由于炭疽杆菌是异养型微生物,培养基中应加有机碳作为碳源。②炭疽杆菌呈竹节状排列,需借助显微镜观察。③接种培养后,液体培养基由澄清变浑浊,应是炭疽杆菌大量繁殖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置应当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实验组加人生理盐水配制的澄清噬菌体液,对照组应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若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则培养6小时后,实验组中的炭疽杆菌由于噬菌体侵染而大量裂解死亡,浑浊度会明显低于对照组。④接种疫苗后,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与此相关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和效应B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