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甲公司系2001年成立,并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甲公司对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可抵减时间性差异预计能够在三年内转回。每年按净利润的 10%和5%分别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1) 甲公司2001年12月购入生产设备,原价为9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03年年末,甲公司对该项生产设备进行的减值测试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为6000万元。2004年年末,甲公司对该项生产设备进行的减值测试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为6000万元。2004年度上述生产设备生产的A产品全部对外销售;A产品年初、年末的在产品成本均为零(假定上述生产设备只用于生产A产品),甲公司对该固定资产采用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等均与税法一致。(2) 甲公司于2003年年末对某项管理用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其可收回金额为24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4年,净残值为零。该固定资产的原价为7200万元,已提折旧 3600万元,原预计使用年限8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但甲公司2003年年末仅计提了30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甲公司2004年年初发现该差错并予以更正。甲公司对该固定资产采用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等均与税法一致。(3) 甲公司2001年1月购入一项专利权,实际成本为75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 (与税法规定相同)。2003年年末,因市场上出现了新专利技术所生产的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从而对甲公司按其购入的专利权所生产的产品销售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经减值测试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为3150万元。2004年甲公司经市场调查发现,市场上用新专利生产的产品不稳定而部分客户仍然喜爱用甲公司生产的产品,原估计的该项专利的可收回金额有部分转回,于2004年年末测试可收回金额为3900万元。(4) 从2004年起,甲公司试生产某种新产品(B产品),对生产B产品所需乙材料的成本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乙材料2004年年初账面余额为零。2004年第一、第二、第三季度各购入乙材料750公斤、450公斤、300公斤,每公斤成本分别为0.12万元、0.14万元、0.15万元。2004年度为生产B产品共领用乙材料900公斤(其中第一季度领用150公斤,第二季度领用300公斤,第三季度领用450公斤)。发生人工及制造费用39万元,B产品于年底全部完工。但因同类产品已占领市场,且技术性能更优,甲公司生产B产品全部未能出售。甲公司于2004年年底预计B产品的全部销售价格为96万元(不含增值税),预计销售产品所发生的税费为6万元。剩余乙材料决定出售,市价0.16万元,预计销售材料所发生的税费为5万元。(5) 2004年接受捐赠原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发票注明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7万元。另支付运输费用5万元(扣除率7%),途中保险费用1万元。(6) 甲公司2004年度实现利润总额18000万元,其中国债利息收入为75万元;转回的坏账准备157.5万元,其中7.5万元已从2003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前扣除;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165万元,按税法规定允许抵扣的金额为90万元。除本题所列事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要求:(1) 计算甲公司2004年度应计提的生产设备折旧和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2) 对甲公司管理用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差错予以更正。(3) 计算甲公司2004年度专利权的摊销额和应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4) 计算甲公司2004年度库存B产品和库存乙材料的年末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5) 编制甲公司2004年度接受捐赠原材料的会计分录。(6) 分别计算2004年度上述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7) 计算2004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的所得税,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1) 计算甲公司2004年度应计提的生产设备折旧和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2003年账面价值=9000-9000÷10×2=7200(万元) 2003年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7200-6000=1200(万元) 2004年账面价值=6000-6000÷8=5250(万元) 2004年末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的账面净值=9000-9000÷10×3=6300(万元),确定比较基础:可收回金额为6000万元,与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的账面净值6300万元,按两者孰低确定6000万元为比较的基础 2004年年末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冲减营业外支出=6000-5250=750(万元) 2004年恢复累计折旧=9000÷10-6000÷8=150(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900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750 累计折旧 150 (2) 对甲公司管理用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差错予以更正。 2003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7200-3600=3600(万元) 2003年可收回金额=2400(万元) 2003年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600-2400=1200(万元) 2003年应补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200-300=900(万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2003年营业外支出 9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900 借:递延税款 900×33%=297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2003年所得税 297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03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03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60.3 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30.1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0.45 (3) 计算甲公司2004年度专利权的摊销额和应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 2003年无形资产账面价值=7500-7500÷10×3=5250(万元) 2003年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5250-3150=2100(万元) 2004年无形资产账面价值=3150-3150÷7=2700(万元) 2004年不考虑减值准备情况下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7500-7500÷10×4=4500(万元), 2004年确定比较基础:不考虑减值准备情况下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4500万元,与3900万元比较,按两者孰低确定3900万元为比较的基础。 2004年年末应转回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3900-2700=1200(万元) 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200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200 (4) 计算甲公司2004年度库存B产品和库存乙材料的年末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 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96-6=90(万元) B产品的生产成本=(150×0.12+300×0.14+300×0.15+150×0.14)+39=165(万元) B产品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65-90=75(万元) 剩余原材料的成本=600×0.12=72(万元) 剩余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600×0.16-5=91(万元) 剩余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0 (5) 编制甲公司2004年度接受捐赠原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100+5×93%+1=105.65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5×7%=17.35 贷:待转资产价值一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 117 银行存款 6 (6) 分别计算2004年度上述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①根据资料(1) 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时间性差异=-750(万元) 固定资产折旧产生的时间性差异:会计折旧6000÷8-税收折旧 9000÷10=-150(万元) 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750-150)×33%=297(万元) ②根据资料(2) 固定资产折旧产生的时间性差异:会计折旧2400÷4-7200÷8=-300(万元) 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300×33%=-99(万元) ③根据资料(3) 转回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时间性差异=-1200(万元) 无形资产摊销产生的时间性差异:会计摊销3150÷7-税收摊销7500÷10=-300(万元) 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1200-300)×33%=-495(万元) ④根据资料(4)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产生的时间性差异=75(万元) 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75×33%=24.75(万元) ⑤根据资料(6) 转回坏账准备产生的时间性差异:(-157.5+7.5)=-150(万元) 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150×33%=49.5(万元) (7)计算2004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的所得税,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2004年度应交所得税=[18000+(-①750-①150-②300-③1200-③300+④75-⑤ 150)-75+165-90+180]×33%+117×33%=5083.65+38.61=5122.26(万元) 递延税款发生额=(-①750-①150-②300-③1200-③300+④75-⑤150)×33%= -915.75(万元) 所得税费用=5083.65+915.75=5999.4(万元) 借:待转资产价值 117 所得税 5083.65+915.75=5999.4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5122.26 递延税款 915.75 资本公积 117×67%=78.39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雨的四季

刘湛秋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③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般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④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渺、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⑤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浙浙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地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⑥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⑦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文中描绘的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

   春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夏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秋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冬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抓住春雨的特点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特征。请从第⑤段中摘录一个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谈谈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摘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